
mark; size; business house; date; howl; name; number; wail; yell
artillery piece; big gun; cannon
【医】 bomb; Cannon; canon
号炮(名词)指古代军事中用于传递信号、发布命令的火炮。其英文对应术语为"signal cannon" 或"signal gun",专指通过鸣炮传递特定指令(如开战、收兵、庆典等)的装置。
信号传递
号炮在冷兵器时代是重要的军事通讯工具。例如,明代戚继光《练兵实纪》记载,号炮用于指挥军队行动,一声炮响代表进攻,两声则示意撤退。
来源:戚继光《练兵实纪·卷三》
仪式与警戒
除军事用途外,号炮也用于皇家仪式(如皇帝出巡)或城池警戒。清代《大清会典》规定,京城鸣放号炮以示宵禁开始。
来源:《钦定大清会典·卷五十四》
来源:牛津英语词典 "salvo" 词条
《汉语大词典》
定义:"旧时军中用以传达命令或示警的火炮。"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9卷。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
描述:"号炮是古代陆军信号体系的核心装备,声传十里,以简驭繁。"
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年军事卷。
注:因部分古籍文献无公开电子资源,来源标注以权威出版物为准。如需进一步考据,建议查阅《中国历代兵器图解》或《中国古代军事工程技术史》。
“号炮”是古代军事中用于传递信号的火炮,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要点解释:
基本定义
号炮是为传达特定信号而燃放的火炮,主要用于军队中快速传递指令或预警。例如,《水浒传》提到“祝家庄里一箇号砲,直飞起半天里去”,即通过炮声传递紧急信息。
历史应用
古代战争中,号炮常与号灯等工具配合使用,实现远距离信息同步。如太平天国时期规定“须设立号砲、号灯,方能一传既至”。部分资料认为其起源可能与三国时期的火器有关,但具体时间存疑。
比喻引申
该词也被引申为“事件即将发生的信号”。例如清代魏源在《筹海篇》中提到的“飞礮”即包含预警含义,现代语境中亦可比喻重大变故的前兆。
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除《水浒传》外,清代文献和近代史资料中均有记载,说明其贯穿多个历史阶段的军事用途。
其他功能
在特定场景下,号炮还可用于庆祝或仪式,如古代战争胜利后鸣炮示捷,但核心功能仍以传递信号为主。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战役或文学作品中的使用案例,可参考《水浒传》第四十七回或太平天国行军记录等原始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