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behaviorist
all right; business firm; profession; capable; carry out; prevail; conduct; go
travel; range; row; soon
【计】 row
【医】 dromo-
【经】 line
give priority to
adopted; artificial; justice; meaning; relationship; righteousness
person; this
行为主义者的核心定义源自心理学流派,指主张通过可观测行为研究心理活动的学者。汉英词典中常译为"behaviorist",强调其排斥内省法、专注刺激-反应关联的研究取向。该术语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在1913年《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提出,主张心理学应成为纯粹客观的自然科学(参见《心理学评论》第20卷)。
主要特征包含三个方面:1) 否认意识研究的科学性,坚持"黑箱理论";2) 认为行为由环境塑造,遵循S-R公式;3) 倡导实验法取代内省法。斯金纳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有机体的行为》,1938)完善了该理论体系,其强化理论至今仍应用于教育心理学领域。
现代发展显示,新行为主义者如托尔曼引入中间变量概念,承认认知过程的部分作用(《动物与人类的目的性行为》,1932)。当前神经行为学通过fMRI技术验证经典条件反射的神经机制,为传统理论提供生物学依据(《自然·神经科学》2023年刊)。
行为主义者是信奉行为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学者或实践者,其核心理念是主张通过可观察的外部行为来研究心理活动,而忽略内在意识或主观体验。以下是详细解释:
研究对象
行为主义者认为心理学应专注于可观测的行为,而非意识、情感等主观体验(如华生提出“心理黑箱”理论,反对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对意识的研究)。
环境决定论
主张行为由环境刺激与反应塑造,而非自由意志。例如,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表明,行为可通过刺激与强化的关联形成。
学习与强化
强调学习是行为改变的核心机制,通过强化(奖励)和惩罚来增强或削弱特定行为(如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如需进一步了解行为主义的实验案例或具体理论,可参考相关心理学教材或学术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