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international payment transaction
国际收支业务(Balance of Payments Transactions)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或一个季度)与世界其他经济体之间发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它反映了一国对外经济往来的总体状况,是宏观经济分析的重要指标。
国际收支定义
中文:指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经济交易的流量记录。
英文:A systematic record of all economic transactions between residents and non-residents of an economy.
业务范畴:涵盖货物贸易、服务收支、投资收益、转移支付及金融账户变动等。
关键账户构成
申报主体
中国境内银行、企业及个人在办理跨境收付款时,需按《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向外管局报送交易性质、币种及金额等数据。
平衡机制
国际收支遵循复式记账原则,理论满足:
$$ text{经常账户差额} + text{资本账户差额} + text{金融账户差额} + text{净误差与遗漏} = 0 $$
实务中通过外汇储备变动调节失衡(如逆差时消耗外汇储备)。
《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BPM6)》 - 全球标准框架
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度解读 - 申报规则与实务指南
《国际收支业务操作指引》 - 金融机构操作规范
相关术语扩展:外汇储备(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贸易差额(Trade Balance)、资本流动(Capital Flows)、汇率制度(Exchange Rate Regime)。
国际收支业务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与其他经济体之间发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与相关管理活动。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核心概念
国际收支业务包含狭义和广义两种定义:
记录范围
不仅包含外汇收支(如美元结算),还涉及易货贸易、补偿贸易等非货币交易,并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系统呈现。
国际收支业务主要分为以下类别:
经常账户
资本与金融账户
经济健康指标
国际收支状况反映国家对外经济活力,长期逆差可能导致本币贬值、进口成本上升。
政策制定依据
通过分析国际收支结构,政府可调整汇率政策、外汇管制措施等。
全球化关联性
例如中国跨境电商收入、外资企业利润汇出等均被纳入统计,直接影响国家经济安全评估。
如需了解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具体编制规则或历史演变,可参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收支手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