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联盟盟约英文解释翻译、国际联盟盟约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法】 covenant of the leaue of nations
分词翻译:
国际的英语翻译:
international
【计】 internation
联盟的英语翻译:
federation; confederation; alliance; coalition; league; union
【经】 coalition; ring
盟约的英语翻译:
covenant; league; oath of alliance
【法】 alliance part; compact; covenan; joint covenant; pact
专业解析
《国际联盟盟约》(Covenant of the League of Nations)是建立国际联盟(League of Nations)的章程性文件,作为《凡尔赛和约》的第一部分于1920年1月10日生效。它确立了该国际组织的宗旨、结构和运作规则。从汉英词典的角度看,其核心含义可解析如下:
-
核心宗旨与原则:
- 促进国际合作与和平:盟约开宗明义旨在“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和平与安全”(to promot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to achieve international peace and security)。这体现了其作为首个普遍性国际政治组织的根本目标。
- 集体安全机制:成员国承诺尊重并维护所有成员国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preserve as against external aggression the territorial integrity and existing political independence of all Members),反对侵略战争。任何战争或战争威胁都被视为“与整个联盟有关的事情”(a matter of concern to the whole League),联盟应采取措施维护和平。这是集体安全原则的早期实践。
- 和平解决争端:成员国同意将可能导致决裂的争端提交仲裁、司法解决或交行政院(Council)审查,在裁决或报告作出前三个月内不得诉诸战争(submit the matter to arbitration or judicial settlement or to enquiry by the Council… not resort to war until three months after the award or the report)。这强调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义务。
-
主要机构与职能:
- 大会(Assembly):由所有成员国代表组成,每个成员国一票。职能包括处理“属于联盟行动范围以内或关系世界和平之任何事件”(any matter within the sphere of action of the League or affecting the peace of the world),审议裁军计划,接纳新成员等。
- 行政院(Council):最初由主要协约国(英、法、意、日)的常任代表和其他4个(后增至9个)非常任成员国代表组成。其核心职能是处理影响世界和平的争端,执行盟约规定的裁军义务,以及应对侵略行为(如决定实施经济或军事制裁)。
- 常设秘书处(Permanent Secretariat):设在日内瓦,负责处理联盟的日常事务,为大会和行政院提供行政支持。
-
具体规定与行动领域:
- 裁军(Reduction of Armaments):行政院负责制定裁军计划供成员国考虑,目标是“减缩各国军备至适足保卫国家安全及共同履行国际义务的最少限度”(the reduction of national armaments to the lowest point consistent with national safety and the enforcement by common action of international obligations)。
- 委任统治制度(Mandate System):对战败国(德、奥斯曼帝国)的殖民地和领土,由特定成员国(受任统治国)根据盟约规定进行管理,其核心原则是促进被统治地人民的福祉与发展(the well-being and development of such peoples)。
- 国际公益事业:联盟致力于在卫生、禁毒、人权(特别是劳工权利,通过国际劳工组织ILO)、交通、难民救助、知识合作等领域开展国际合作。
-
历史意义与局限性:
- 开创性:国际联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为首要宗旨的普遍性国际组织,其盟约确立了集体安全、和平解决争端、国际合作等现代国际法基本原则,为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 局限性:美国未加入削弱了其权威;决策机制(特别是行政院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原则)效率低下;缺乏有效的强制执行手段;未能有效阻止30年代的侵略行为(如日本侵华、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最终未能防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汉英术语对照核心要点:
- 国际联盟 (Guójì Liánméng) = League of Nations (LON)
- 盟约 (Méngyuē) = Covenant (指组织章程,尤指国际联盟或圣经中的神圣约定)
- 促进国际合作 (Cùjìn guójì hézuò) = To promot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 保证国际和平与安全 (Bǎozhèng guójì hépíng yǔ ānquán) = To achieve international peace and security
- 集体安全 (Jítǐ ānquán) = Collective security
- 领土完整 (Lǐngtǔ wánzhěng) = Territorial integrity
- 政治独立 (Zhèngzhì dúlì) = Political independence
- 侵略战争 (Qīnlüè zhànzhēng) = War of aggression
- 和平解决争端 (Hépíng jiějué zhēngduān) = Pacific settlement of disputes
- 仲裁 (Zhòngcái) = Arbitration
- 司法解决 (Sīfǎ jiějué) = Judicial settlement
- 行政院 (Xíngzhèngyuàn) = Council (of the League)
- 大会 (Dàhuì) = Assembly
- 常设秘书处 (Chángshè Mìshūchù) = Permanent Secretariat
- 裁军 (Cáijūn) = Reduction of armaments / Disarmament
- 委任统治 (Wěirèn tǒngzhì) = Mandate (system)
- 受任统治国 (Shòurèn tǒngzhì guó) = Mandatory Power
权威参考来源:
要深入理解《国际联盟盟约》的详细条款及其历史语境,强烈建议查阅原始文件文本及权威历史著作。
网络扩展解释
国际联盟盟约(简称《国联盟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建立国际联盟而制定的核心文件,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背景
- 制定与生效:1919年4月28日巴黎和会通过,作为《凡尔赛和约》的第一部分,1920年1月10日正式生效。
- 宗旨:宣称“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和平与安全”,要求成员国承担维护领土完整、防御侵略等义务。
二、主要内容
-
核心条款:
- 裁减军备:要求各国将军备缩减至最低限度,仅保留防御所需。
- 争端解决:规定通过仲裁、行政院调查等方式和平处理国际纠纷,禁止擅自发动战争。
- 集体安全机制:对违反盟约的成员国实施经济制裁或军事行动。
-
委任统治制度:
- 将战败国殖民地分为甲、乙、丙三类,由战胜国“托管”,名义上帮助其逐步实现自治。
-
组织机构:
- 设立大会、行政院和秘书处,行政院由主要协约国及选举产生的成员国组成。
三、历史意义与局限
- 作用:首次尝试通过国际组织维护和平,为联合国奠定基础。
- 局限:实际被英、法等大国操控,未能有效制止侵略(如1930年代日本侵华)。1946年随国际联盟解散而废止。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凡尔赛和约》原文或国际联盟档案。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