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domestic products; native goods
"国货"在汉英词典中通常定义为"中国本土生产或制造的工业产品与消费品",其核心语义涵盖民族工业、经济主权和文化认同三重属性。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该词最早见于1915年"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对应英文表述存在三个层级:
基础词义
字面对应"domestic goods"或"Chinese-made products",指在中国境内完成主要生产流程的商品。《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10版将其定义为"goods manufactured domestically rather than imported",强调产品原产地的经济属性。
扩展语义
在文化维度上,"国货"常译作"national products",承载着民族工业振兴的内涵。国务院《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中,将国货定义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民族文化特色的消费品",这种表述被商务部《国货品牌发展报告》2024版所沿用。
当代演变
近年"Guochao"(国潮)概念兴起,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将其解释为"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国货新形态",该定义已被《韦氏词典》2024年更新收录。在跨境电商领域,阿里巴巴国际站采用"China-originated brands"作为官方翻译,突显品牌全球化趋势。
语言学研究发现,该词在语料库中的搭配模式具有显著时代特征:1920年代多与"振兴""抵制"构成动宾结构,2020年后则高频出现"新国货""智造国货"等创新组合,这种演变在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中得到数据验证。
国货的详细解释如下:
国货(拼音:guó huò)指本国出产或制造的物品,通常涵盖日常生活所需的吃、穿、用等领域,如护肤品、食品、服饰等。其核心强调产品的本土属性,既包括传统工业品,也包含现代自主设计的高端产品及服务业。
国货不仅是经济实力的体现,更承载着民族文化认同和消费者对本土品牌的支持。近年来,“国潮”兴起进一步推动国货从“物美价廉”向“品质创新”转型,成为文化自信的重要符号。
如需更完整品牌列表,可参考搜狗百科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