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可提出诉讼的法定期限英文解释翻译、可提出诉讼的法定期限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法】 negative prescription

分词翻译:

可的英语翻译:

approve; but; can; may; need; yet

提出的英语翻译:

bring forward; advance; lodge; put forward; raise; set forth; submit
【经】 propose; put in; submission; submit

诉讼的英语翻译:

action; law; lawsuit; litigate; litigation; suit
【经】 litigation

法定期限的英语翻译:

【法】 legal terms; legal time limit; statutory time limit

专业解析

在汉英法律词典中,“可提出诉讼的法定期限”对应的英文表述为"statutory limitation period"或"limitation of action",指法律规定的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有效时间范围。该概念的核心要素包含以下三方面:

  1. 法律强制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88条,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损之日起计算。该期限属于除斥期间,超过后当事人将丧失胜诉权,但法院不得主动援引(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第219条。

  2. 起算标准

    时效起算采用“主观+客观”双重标准:既包含权利人实际知晓权益受损的日期,也包含根据常理应推定其知晓的日期。例如在合同纠纷中,自合同约定履行期限届满次日开始计算(《民法典》第189条。

  3. 特殊例外情形

    涉及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争议的时效为四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8条,而环境侵权案件适用三年时效且存在二十年最长保护期(《环境保护法》第66条。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时效自治疗终结或伤残评定之日起算(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中英文对照表:

中文术语 英文对应表述 法律依据
诉讼时效 Limitation of action 民法典第188条
最长权利保护期 Maximum protection period 民法典第188条第2款
时效中止 Suspension of limitation 民法典第194条

注:本解释引用的法律条文可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官网(npc.gov.cn)和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库查询具体实施细则。

网络扩展解释

根据中国法律规定,“可提出诉讼的法定期限”即起诉期限或诉讼时效,指当事人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提起诉讼,否则可能丧失胜诉权或起诉资格。具体分类如下:


一、行政诉讼起诉期限

  1. 一般期限
    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个月内提起诉讼。
    注:2015年《行政诉讼法》修订前为3个月,现已统一调整为6个月。

  2. 特殊情形

    • 复议后的起诉期限:对行政复议结果不服的,应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起诉;若复议机关逾期未答复,可在复议期满后15日内起诉。
    • 最长保护期限:
      • 涉及不动产的行政行为:20年(从行为作出之日起算);
      • 其他行政行为:5年(从行为作出之日起算)。
    • 未告知起诉权或期限:从知道或应当知道起诉权之日起算,但最长不得超过1年。

二、民事诉讼时效

  1. 一般时效
    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之日起3年(《民法典》第188条)。
    注:诉讼时效与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不同,前者属于抗辩权,后者为起诉条件。

  2. 最长保护期
    自权利受损之日起超过20年的,法院不予保护(特殊情况可申请延长)。


三、其他特殊规则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