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模法英文解释翻译、壳模法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机】 shell molding
分词翻译:
壳模的英语翻译:
【机】 shell mold
法的英语翻译:
dharma; divisor; follow; law; standard
【医】 method
【经】 law
专业解析
壳模法(Shell Molding),是一种精密铸造工艺,其核心在于使用覆膜砂(树脂砂)制造薄壳铸型来生产尺寸精度高、表面光洁的金属铸件。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工艺原理与流程
- 制壳(Shell Formation):将预热(约300°C)的金属模板(模样)覆盖或埋入混有热固性树脂(通常为酚醛树脂)的细砂中。树脂受热熔化并包覆砂粒,在模板表面形成一层具有一定厚度(通常5-15mm)的塑化砂层。
- 固化(Curing):将带有塑化砂层的模板移入烘炉中进一步加热(约300-450°C),使树脂交联固化,形成坚固的薄壳。
- 脱模(Shell Removal):待薄壳冷却硬化后,将其从模板上取下,即获得半个型腔(壳型)。通常需要制作两个这样的半壳(上型和下型)。
- 合型(Mold Assembly):将两个半壳用粘结剂或夹具牢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薄壳铸型。有时在壳型外填充干砂或金属丸以增加支撑。
- 浇注(Pouring):将熔融金属浇入组装好的壳型中。
- 冷却与清理(Cooling & Cleaning):待金属凝固冷却后,打碎壳型,取出铸件,进行清理(如去除浇冒口、喷砂等)。
二、核心特点(汉英对照)
- 铸型/模具 (Mold):薄壳状(Shell-like),由树脂砂制成。
- 精度 (Accuracy):尺寸精度高(High dimensional accuracy),铸件公差小。
- 表面质量 (Surface Finish):表面光洁(Smooth surface finish),可达Ra 3.2-12.5 μm。
- 砂型 (Sand Mold):使用细砂(Fine sand)和树脂(Resin)作为粘结剂(Binder)。
- 工艺过程 (Process):涉及加热模板(Heated pattern)、覆砂(Sand coating)、固化(Curing)、脱壳(Shell removal)。
- 应用 (Application):适用于生产复杂、精密的中小型铸件(Small to medium-sized, complex castings),如汽车零件、阀门、齿轮等。
三、优势与局限
- 优势:
- 铸件尺寸精确,表面光洁,减少后续加工量。
- 铸型透气性好,浇注时气体易排出。
- 铸型强度高,可浇注薄壁复杂件。
- 生产效率相对较高(尤其自动化后),劳动强度低于传统砂型铸造。
- 砂子用量少。
- 局限:
- 树脂成本较高。
- 制壳过程涉及加热,能耗相对较高。
- 模板(金属模)制造成本高,适合批量生产。
- 树脂燃烧产生烟气,需环保处理。
四、技术要点
- 覆膜砂 (Resin-Coated Sand):关键材料,砂粒表面均匀包裹一层固态树脂膜。
- 模板温度 (Pattern Temperature):需精确控制,直接影响壳厚和固化质量。
- 冷硬法 (Croning Process):壳模法的常用别称,源于其发明者Johannes Croning。
参考来源:
- 《铸造手册》(Foundry Handbook)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编撰,详细阐述各类铸造工艺原理与技术参数。
- 《金属工艺学》(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 - 高校教材,涵盖铸造、锻造、焊接等基础工艺。
- ASM Handbook, Volume 15: Casting - 美国金属学会权威手册,提供详尽的铸造技术资料。
- 《特种铸造》(Special Casting) - 专业书籍,深入介绍壳模法、熔模铸造等精密铸造技术。
- ISO 8062: Geometrical product specifications (GPS) - Dimensional and geometrical tolerances for moulded parts - 国际标准,涉及铸件尺寸公差,壳模法可达到较高等级。
网络扩展解释
壳模法是一种铸造工艺技术,其核心是通过合成树脂与硅砂的混合材料制作薄壳状的精密砂模。以下是关键要点:
-
基本原理
将硅砂与热固性合成树脂(如酚醛树脂)混合后,覆盖在加热的金属模型表面。树脂受热硬化形成5-12mm厚的壳型,经脱模后组合上下壳模形成完整型腔。
-
工艺别称
又称作壳型铸造(Shell Molding)或C法(C-Process),得名于其形成的薄壳状模具结构。
-
技术优势
- 表面光洁度高,可生产尺寸精度达CT6级的铸件
- 树脂碳化后仍保持结构强度,浇注系统尺寸比传统砂模缩小30%
- 具备良好透气性和溃散性,特别适合复杂薄壁件铸造
-
应用领域
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如曲轴、连杆)、液压元件等批量生产的精密铸件制造,铸造材质涵盖铸铁、铸钢及有色金属。
该工艺由德国发明于1940年代,通过树脂黏结剂替代传统黏土,实现了铸造模具从湿砂型到精密化的技术跨越。目前壳模铸造的全球市场份额约占精密铸造的18%(数据来源:)。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