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微程序主机英文解释翻译、可编微程序主机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计】 microprogrammable host machine
分词翻译:
可的英语翻译:
approve; but; can; may; need; yet
编的英语翻译:
plait; raddle; weave
微程序的英语翻译:
【计】 microcode routine; microprogram; MP
主机的英语翻译:
lead plane; main engine; mainframe
【计】 BM; frame work; H; HC; host computer; host machine
【经】 main frame
专业解析
可编微程序主机 (kě biān wēi chéngxù zhǔjī)
对应的英文术语为Microprogrammable Host Computer 或Microprogrammable Mainframe。
-
核心概念解析
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主机(大型计算机或核心处理单元),其控制单元采用微程序控制(Microprogramming)技术实现,并且该微程序是可由用户或系统设计员编写或修改的。
- 微程序 (Microprogram):位于硬件指令集(机器指令)和物理电路之间的抽象层。它是一系列低级的、细粒度的微指令 (Microinstructions) 的集合,这些微指令直接控制CPU内部的数据通路、寄存器传输和算术逻辑单元(ALU)的操作。每条机器指令(如ADD, MOV)的执行实际上是由一段对应的微程序(一串微指令序列)来完成的。
- 可编 (Programmable):意味着该主机提供的微程序存储(通常是高速控制存储器,如ROM或可写控制存储器WCS)中的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用户或系统设计员可以根据特定需求(如实现自定义指令集、优化性能、仿真其他计算机架构)来编写、修改或加载新的微程序。
- 主机 (Host Computer/Mainframe):指在系统中承担核心计算和控制任务的计算机,通常指大型、高性能的计算机系统。
-
技术特点与优势
- 灵活性 (Flexibility):是其主要优势。通过修改微程序,可以在不改变硬件电路的情况下,改变或扩展机器的指令集,优化指令的执行效率,甚至使一台物理机器仿真另一台不同架构的机器(仿真)。
- 简化硬件设计 (Simplified Hardware Design):相较于完全由硬连线逻辑(Hardwired Control)实现的控制单元,微程序控制将复杂的控制逻辑转化为存储在控制存储器中的微指令序列,降低了硬件设计的复杂性,提高了设计的可管理性和可靠性。
- 便于调试与更新 (Easier Debugging and Updates):微程序存储在存储器中,比修改硬件电路更容易进行调试和更新。对于需要定制化指令或适应新标准的场景非常有用。
- 性能权衡 (Performance Trade-off):微程序控制通常比精心设计的硬连线控制慢一些,因为每条机器指令的执行需要从控制存储器中读取多条微指令并执行。但随着高速存储技术的发展,这种差距已显著缩小。
-
应用场景
历史上,可编微程序主机在计算机体系结构研究和需要高度定制化计算的领域(如早期的高性能计算、专用系统开发)中非常重要。经典的例子是IBM System/360系列,其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微程序控制的设计,使得不同性能型号的机器能保持指令集兼容性。现代处理器中,微程序控制(常固化在ROM中)仍然广泛用于实现复杂指令集(CISC),但其“可编程”特性在通用处理器中已较少直接暴露给最终用户,更多用于芯片设计阶段或特定嵌入式/可重构计算领域。
参考来源:
- Hennessy, J. L., & Patterson, D. A. Computer Architecture: A Quantitative Approach (6th ed.). Morgan Kaufmann. (权威教材,详细阐述微程序控制原理及其在计算机体系结构中的作用)。
- IBM Archives: IBM System/360. (历史实例,展示可编微程序在实际主机设计中的应用与影响)。
- IEEE Xplore Digital Library. (可检索关于微程序设计、可重构计算及历史计算机架构的学术论文和技术报告)。
- ACM Digital Library. (提供计算机科学领域,特别是体系结构和系统设计方面的研究论文,涵盖微程序控制技术)。
网络扩展解释
“可编微程序主机”这一术语可拆解为“可编程”“微程序”“主机”三部分理解,结合计算机领域背景和相关搜索结果,其含义如下:
1.核心概念解释
- 可编程:指设备或系统支持通过编写程序代码实现功能定制,用户可根据需求修改或扩展其行为()。
- 微程序:属于计算机体系结构中的概念,指存储在控制存储器中的底层指令集,用于直接控制CPU的硬件操作(如指令译码、时序控制等)。微程序是介于硬件和软件之间的中间层。
- 主机:广义上指计算机系统中负责核心运算和资源管理的部分,通常包含处理器、内存、输入输出接口等( )。
综合来看,可编微程序主机应指一种支持通过微程序编程方式控制硬件操作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常用于需要高度定制化硬件行为的场景。
2.典型特征
- 硬件结构:集成微处理器、控制存储器(存放微程序)、主存储器(RAM/ROM)、I/O接口等( )。
- 应用场景:嵌入式系统、工业控制、通信设备等对实时性和底层控制要求较高的领域。
- 编程能力:允许开发者编写微程序(如微码)直接操作硬件,优化指令执行效率或实现特殊功能()。
3.与常见设备的区别
- 与单片机对比:单片机通常指单一芯片集成的微型控制器,侧重通用控制任务;而可编微程序主机更强调通过微程序对硬件进行深度控制。
- 与普通主机对比:普通主机运行高级语言程序,依赖操作系统管理资源;可编微程序主机直接操控微指令,更接近硬件层( )。
4.补充说明
需注意,“可编微程序主机”并非广泛使用的标准术语,可能是对“可编程微控制器”或“微程序控制计算机”的表述。若需更具体的技术细节,建议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进一步确认设备类型(如FPGA、微码可编程CPU等)。
如需了解具体产品案例或技术规范,可参考计算机体系结构相关文献或硬件开发手册。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