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意的"在汉英词典中通常对应英文术语ideographic,指文字符号直接表示概念或意义而非语音的特性。该词主要用于描述汉字等表意文字系统的核心特征,以下为详细解析:
表意的 (ideographic)
指文字符号本身直接传达概念、意义或词素(语言的最小意义单位),而非单纯记录语音。汉字是典型的表意文字,其字形往往与所指事物的形态或概念关联。
例:汉字“山”的象形字形直接描绘山峰轮廓,表达“mountain”的概念而非发音。
形义关联性
表意文字通过视觉符号直接映射意义。如“日”象征太阳,“月”象征月亮,字形与自然事物形态相关。英语等拼音文字则需通过字母组合的发音间接表意(如“sun”需拼读才能关联太阳)。
超越语音的稳定性
表意文字在不同方言区可被理解,不受语音差异影响。例如,粤语和普通话对“书”的发音不同(粤:syu1 / 普:shū),但字形和意义一致。
复合造字机制
汉字通过部件组合生成新义(会意字、形声字)。如“明”由“日”+“月”表示光明,“语”中“言”表意义范畴(语言)、“吾”提示读音(wú)。
特征 | 表意文字(汉字) | 拼音文字(英语) |
---|---|---|
符号功能 | 直接表意 | 表音(音素/音节) |
符号数量 | 庞大(数万字符) | 较少(26字母) |
学习难度 | 初期识记难度高 | 拼读规则易掌握 |
跨方言沟通 | 优势显著 | 依赖统一拼写标准 |
现代语言学认为汉字是“意音文字”(logographic),因多数汉字兼具表意与表音成分(如形声字)。纯表意文字(如古代楔形文字)已罕见,但汉字仍保留核心表意属性。
阐释文字类型学,区分表意/拼音文字系统特征。
分析汉字构形与表意机制,论证“意音文字”属性。
国际权威文字学著作,对比全球文字系统(含汉字表意性分析)。
因未搜索到相关网页,以上解释基于语言学通用理论及权威教材共识。如需具体词典释义,建议提供目标词典名称以便定向检索。
“表意”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表意(拼音:biǎo yì)的核心含义是“表示心意”,常见于日常表达或文学作品中。例如:
在现代汉语中,“表意”多用于描述通过语言或行为传递意图的场景,例如:
在语义学中,“表意”可指语言符号与所指概念的关系(如能指与所指系统),但这一解释多见于学术讨论,且相关来源权威性较低。
作为构词成分,“表意字”指通过字形直接表达含义的汉字(如象形字、指事字),例如“日”“月”等。这类文字在汉字发展初期占主导地位。
“表意”主要强调通过符号、语言或行为传递意图,既包含日常表达,也涉及文字学概念。若需进一步了解表意字等扩展内容,可参考语言学资料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