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country of residence
"居住国"在汉英词典中对应"country of residence"表述,指个人合法且长期定居的国家。该术语具有三层核心含义:
一、法律层面指经主权国家认可的有效居留身份,通常要求连续居住超过183天(部分国家标准为1年)。与国籍国不同,居住国侧重实际生活中心的属地管辖权,如中国公民持美国绿卡长期生活,则美国为其居住国。
二、国际法语境中,居住国需满足"habitual residence"要件,即个体与社会经济体系形成稳定联系。联合国难民署文件指出,居住国判断需综合住房、家庭关系、就业等实质性关联要素。
三、实务应用中,居住国直接影响税收居民身份认定。经合组织(OECD)税收协定范本规定,当个人在两国均有居所时,需通过永久性住所、重要利益中心等标准判定居住国归属。
该术语常出现在移民文件、跨境税务申报及国际教育认证场景,与"domicile"(法定住所)存在区别——后者强调主观定居意愿,前者侧重客观居住事实。世界银行移民数据系统显示,全球约2.8亿人居住国与国籍国不一致。
“居住国”是国际税法中的核心概念,主要涉及税收管辖权的界定。以下是详细解释:
居住国指纳税人因与某国存在“税收居所”而被认定为该国居民的国家。该国政府可基于此对纳税人的全球所得行使征税权()。例如,中国税法规定,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居住满一年的个人属于居民纳税人,需就境内外全部收入纳税()。
自然人判定
法人判定
居住国原则主要用于避免国际双重征税,例如通过税收抵免或豁免制度协调不同国家的征税权()。
注意:居住国不一定是国籍国,具体判定需依据各国税法。如需更全面信息,可参考法院或税务部门发布的权威文件。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