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锯齿”是汉语中描述物体边缘呈现规律性凹凸结构的专业术语,对应的英文翻译为“sawtooth”。该词由“锯”与“齿”复合构成,字面指代锯条上连续排列的尖齿形态,后引申为具有类似特征的几何形状。在工程领域,锯齿结构具有明确的参数体系,包括齿距(相邻齿尖间距)、齿高(齿顶到底部垂直距离)和齿角(齿面倾斜角度)等核心指标。
现代工业标准ISO 27915-2020将锯齿结构定义为“周期性重复的三角形或梯形突起,应用于切割、摩擦增强或信号调制场景”。例如木工锯条的齿形设计需符合ASTM D5657材料强度规范,而电子工程中锯齿波发生器则依据IEC 60617图形符号标准进行波形表征。
牛津汉英双解词典特别指出,“锯齿”在语言学层面属于具象名词向抽象形容词的转义现象,既可用作名词(如“刀刃的锯齿”),也可作为形容词修饰其他名词(如“锯齿图案”)。《机械工程术语手册》记载,该结构可提升物体抗滑性能,在传送带、防滑钢板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锯齿”是一个多领域应用的词汇,其核心含义与形态特征相关,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指锯条边缘排列的尖齿状结构,源自对植物叶子边缘的仿生设计(如茅草叶),通过减少接触面积增加切割效率。在工业中,锯齿状切削刃通过多个小接触点集中压力,形成切割作用。
二、自然与生物中的表现
三、扩展应用
四、词源与语言 汉语“锯齿”一词最早见于《天工开物》,法语对应“dents de scie”,英语为“sawtooth”。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