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rrest; inflexible; limit; restrict
“拘”在汉英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以下四类,其语义演变与语用场景密切相关:
1. 动词:限制/控制(restrict/confine) 《现代汉语词典》指出该义项源自古代司法术语,指用械具限制人身自由,如《汉书·刑法志》载“拘之圜土”。现代汉语扩展为广义约束,如“拘束个性”(restrain individuality)。《牛津汉英大词典》标注其对应英文动词包含detain(拘留)、constrain(强制限制)等,如警方表述“依法拘传”(summon by law)。
2. 动词:逮捕/扣押(arrest/seize) 《法学大辞典》明确该用法特指司法机关强制措施,英语对应detention under custody,如“刑事拘留”(criminal detention)需符合《刑事诉讼法》第80条规定。比较《元照英美法词典》可见,英美法系中类似程序称custodial detention。
3. 形容词:刻板/不灵活(rigid/inflexible) 《汉语形容词用法词典》归入心理描述范畴,如“拘谨的谈吐”(stiff conversation),《剑桥汉英词典》建议译为overcautious或stilted。《吕氏春秋》已出现“拘俗之人”的批判性用法,指思想受传统束缚。
4. 哲学范畴:局部把握(partial apprehension) 《中国哲学大辞典》引《庄子·秋水》“井蛙不可语于海者,拘于虚也”,解作认知受空间局限,冯友兰英译本处理为spatially confined。此义项在《大中华汉英词典》中归类为学术用语。
语义演变脉络显示,该字从具体物理限制(甲骨文“执”字异构)发展为抽象概念约束,符合汉语词义泛化规律。现代法律语境保留原始司法语义,日常用语侧重心理维度描述,学术领域则发展出认识论内涵。
"拘"是一个多音多义汉字,主要读音为jū,其含义丰富且具有历史演变特征。以下从字源、基本释义、组词应用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解析:
"拘"为会意字,从手从句,句亦声。本义指拘留、拘禁,如《韩非子·十过》中"狎徐君,拘齐庆封"即用此意。其字形结构为左右结构,部首为"扌"(手部),总笔画8画。
动词性含义
形容词性延伸
在古汉语中存在gōu音,表"弯曲"义,如《集韻》注音居侯切,但现代已罕用。
该字五行属木,取名时多寄托突破限制的寓意。实际使用中需注意语境差异,如"拘留"强调法律强制,而"拘谨"侧重心理状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