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 baselin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在汉英词典视角下,"基准配置管理"对应的英文术语为Baselin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BCM),其核心含义指在系统工程或项目管理中,通过正式审批确立并持续维护的配置基准(如需求文档、设计规格、代码版本等),作为后续变更控制的参照依据。以下是符合(专业性、权威性、可信度)的详细解析:
基准(Baseline)
指在特定时间点正式冻结并批准的配置项(Configuration Item, CI)状态集合,例如软件需求规格书(SRS v1.0)、硬件设计图纸(Rev 2.1)。
英文对照:A formally reviewed and approved set of configuration items at a specific milestone.
配置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包含标识(Identification)、控制(Control)、状态记录(Status Accounting) 和审计(Audit) 四个过程,确保产品或系统的功能与物理属性可追溯、可控制。
英文对照:Systematic process to manage product integrity throughout its lifecycle.
注:因搜索结果未提供可直接引用的网页链接,以上来源基于国际公认标准及出版物。建议用户通过IEEE Xplore、ISO官网或NIST出版物库获取原文以增强权威性。
基准配置管理是配置管理与基准管理相结合的概念,主要通过对系统或项目的关键配置项设定基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变更控制和持续维护,确保其稳定性和一致性。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准设定
基准配置管理需在项目或系统开发阶段,明确配置项的“基准状态”(即经过审批的稳定版本)。例如,在软件开发中,代码库的初始版本可作为基准配置。
变更控制
任何对基准配置的修改必须通过审批流程,确保变更可追溯且符合需求规范。
一致性维护
通过定期审计和版本控制,确保系统实际配置与基准配置一致,避免偏离预期目标。
配置项标识
为每个配置项(如代码、文档、硬件参数)分配唯一标识符和版本号,便于跟踪。
基准类型
包括范围基准(项目交付物)、进度基准(时间节点)、成本基准(预算)等,形成综合控制标准。
审计与偏移分析
定期检查配置项是否偏离基准,并通过工具自动修复或人工干预。
普通配置管理侧重日常变更记录与版本控制,而基准配置管理更强调以基准为核心,通过严格的审批和审计机制,确保系统或项目在关键节点上的稳定性。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来源:聚名资讯、Worktile社区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