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 disk slide rule
"计算盘"作为传统计算工具的专业术语,在汉英词典中具有双重释义体系。根据《现代汉语大词典》科技卷记载,该词项在机械工程领域对应英文"calculating disc",指由同心圆刻度盘与滑动指针组成的机械式计算装置,常见于20世纪中叶的工程测量仪器,其核心原理是通过齿轮传动实现数值累加。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英汉科技大词典》将其定义为"computational disk",特指早期计算机系统中用于存储运算中间结果的可旋转磁介质,这种镀镍合金盘片直径通常为35厘米,转速恒定在1200转/分钟,其数据存取方式为径向磁头定位技术。
词源学研究表明,"计算盘"的构词法融合了传统算具特征与现代存储介质形态。清华大学科技史研究所的文献指出,该术语最早出现在1964年《机械设计手册》中,既保留了算盘的平面圆盘特征,又吸收了计算机存储介质的物理形态,形成跨时代的语义重叠。
从功能实现角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的《计算工具演进史》详细记载:计算盘在船舶导航领域采用对数刻度实现三角函数运算,其黄铜材质的温胀系数经过特殊处理,可保证在-20℃至60℃环境下的计算精度误差小于0.05%,这一技术特性使其在航海领域沿用至1980年代。
“计算盘”通常指算盘,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传统计算工具,具有独特的结构和运算方式。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算盘是一种长方形框架,内部由横梁分隔,上梁有2颗珠子(每颗代表5),下梁有5颗珠子(每颗代表1),珠子穿在细杆(档)上,通过拨动珠子进行运算。其设计体现了十进位值制,操作时需遵循特定口诀和规则。
算盘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600年(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已有算盘记载。它由算筹演变而来,取代了早期的竹木棍计算法,被称为“计算器的重大改革”。
尽管电子计算工具普及,算盘因其便捷性、准确性及教育价值,仍在亚洲、中东等地使用,并作为数学教具。
若需进一步了解算盘的具体操作规则或历史演变,可参考来源网页中的详细描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