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 table address operand
rota; surface; table; watch
【计】 T
【化】 epi-
【医】 chart; meter; sheet; table
【经】 schedule
【计】 A; AD; ADDR; address; ADR; ADRS
【经】 operand
在计算机体系结构和汇编语言中,"表地址操作数"(Table Address Operand)指通过预定义地址表间接获取操作数的寻址方式。其核心原理和实现如下:
汉英对照定义
表地址操作数(Table Address Operand):一种通过地址表间接引用数据的操作数类型。CPU首先访问存储地址指针的表(如中断向量表),再通过指针获取实际操作数。
技术实现流程
MOV AX, [TABLE+INDEX]; 典型汇编指令示例
TABLE
:基地址(地址表起始位置)INDEX
:偏移量(表中目标项的位移)[ ]
:间接寻址符号,表示访问内存地址中断向量调用
系统通过中断向量表(IVT)存储中断处理程序地址。例如x86架构中,INT 21h
指令会访问IVT的第33项(21h=33)获取DOS服务例程地址。
跳转表优化
编译器将多分支跳转(如switch语句)编译为跳转表:
void (*jump_table = {func1, func2, func3};
jump_table[index];// 通过表地址间接调用函数
术语 | 关键差异 |
---|---|
立即数操作数 | 直接包含在指令中的常数(如MOV AX, 5 ) |
寄存器操作数 | 操作数存储在CPU寄存器内(如MOV AX, BX ) |
表地址操作数 | 需两次内存访问(先取地址,再取数据) |
计算机体系结构经典文献
David A. Patterson与John L. Hennessy在《计算机组成与设计:硬件/软件接口》中详细论述了间接寻址机制在RISC-V等架构的实现原理(第2.9章)。
汇编语言标准文档
Intel® 64 and IA-32 Architectures Software Developer Manuals(Volume 2)第3.1节明确定义了基于内存表的操作数寻址模式。
注:因术语表述存在领域差异,建议结合具体架构手册(如ARM Cortex-M或x86)验证实现细节。
“表地址操作数”可以拆解为“表地址”和“操作数”两部分理解,具体解释如下:
操作数(Operand)是计算机指令中参与操作的数据或数据地址。它可以是:
5678H
);Q4.0
表示输出位的物理地址)或符号地址(如变量名);“表地址操作数”特指通过表格形式存储的地址信息作为操作数,常见于以下场景:
Q4.0
直接表示输出区域的第4字节第0位;Start_Button = Q4.0
,则编程时使用Start_Button
代替物理地址,其本质是通过表查询实现的地址操作数。“表地址操作数”是操作数的一种特殊形式,强调通过表格(如符号表、地址映射表)实现地址的间接引用。这种设计在PLC、汇编语言等底层编程中广泛用于简化复杂地址的直接操作。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