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aventurine glass
Hesperus; Venus
glass; putty
【化】 glass
【医】 slass
金星玻璃(Aventurine Glass)是一种具有特殊光学效果的艺术玻璃,其名称源于意大利语“a ventura”(意为“偶然”),指其金属晶体闪烁效果是偶然发现的工艺成果。在汉英词典中,该词条通常译为Aventurine Glass 或Goldstone Glass,特指含有金属晶体颗粒、呈现星点状金光的玻璃材质。
金星玻璃属于结晶釉玻璃(Crystalline Glazed Glass),传统配方以石英砂、碱金属氧化物为基础熔剂,并加入1.5%-3%的氧化铜(CuO) 作为结晶剂。在还原焰烧制过程中(约1200°C),铜离子被还原为金属铜单质,冷却时析出六方晶系或立方晶系的铜晶体,形成悬浮于玻璃基质中的星点状闪光效果 。现代工艺亦可能使用铬、铁等金属氧化物替代铜,产生绿色或红色变体。
该技术起源于17世纪意大利穆拉诺岛(Murano),后经传教士引入清代宫廷。故宫博物院藏乾隆款金星玻璃三阳开泰山子(藏品编号:故00115442)即为典型代表,其工艺记录于《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中,称为“温都里那石”(音译自意大利语“avventurina”)。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V&A)的科技分析报告指出,此类玻璃的铜晶体尺寸需控制在20-50微米 方能形成稳定金光,过大会导致玻璃开裂 。
现行国家标准《GB/T 35456-2017 艺术玻璃分类》将金星玻璃归类于熔铸结晶类装饰玻璃,要求铜晶体分布均匀度误差≤15%,无气泡杂质。其广泛应用于高端建筑内饰(如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贵宾厅屏风)及艺术品创作,意大利Venini公司、德国Theresienthal工坊仍延续古法生产 。
权威参考文献
金星玻璃是一种具有独特装饰效果的玻璃制品,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金星玻璃是清代乾隆时期首创的玻璃品种,属于中国古代玻璃工艺的珍品。其特点是在黄褐色或红褐色玻璃基体中,含有细密的金色闪光结晶颗粒(主要成分为铜或氧化铬),呈现出繁星点点的视觉效果。
注:需注意与“金玻璃”(非晶态合金)区分,二者材质和用途完全不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