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鲸脂(英文:Blubber)是鲸类动物(如鲸鱼、海豚、鼠海豚)皮下特有的厚脂肪层。它在汉英词典中的核心释义与生物特性紧密相关,具有以下详细含义与功能:
脂肪储存与保温
鲸脂是鲸类适应水生环境的重要组织,厚度可达50厘米。其密集的脂肪细胞与胶原纤维网络能有效隔绝冷水,维持体温恒定。同时,作为高能量储备(每公斤约含8000千卡热量),支撑鲸类长途迁徙和深海潜游。
结构特殊性
区别于普通脂肪,鲸脂富含血管网络和结缔组织。这种结构既提升代谢效率(如快速分解供能),又增强物理韧性,缓冲深海压力对内脏的冲击。
传统资源利用
历史上,捕鲸业将鲸脂提炼为鲸油(whale oil),用于照明燃料(如19世纪街灯)、润滑油及化妆品原料。因纽特人等北极原住民则直接食用生鲸脂补充维生素D。
现代科研价值
科学家通过分析鲸脂中的污染物(如重金属、塑化剂)监测海洋生态健康,其脂溶性毒素富集特性成为环境研究的生物指标。
英文“blubber”源自古英语“blubber”(意为“泡沫”),后引申指“厚脂肪层”。该词精准描述鲸脂的胶状质地,在生物学文献中严格区别于普通脂肪组织(adipose tissue),强调其水生哺乳动物特异性。
权威参考来源:
鲸脂是从鲸类动物皮下提取的富含脂肪的动物油,具有多重用途。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定义与来源
鲸脂是鲸鱼皮下组织的脂肪层,主要成分为甘油三酯,具有高密度能量储存特性。一头120吨的蓝鲸可提取超过40吨油脂。这种物质在古代英国曾被列为进口商品,相关记载可见于《国富论》译本。
2. 成分特性
其脂肪酸含量在2%-30%之间浮动,质量随油脂密度提升而增高。高甘油含量使其成为工业原料,例如用于合成炸药中的硝化甘油。
3. 工业应用
• 制造肥皂与高级润滑油;
• 烟叶加工辅助材料;
• 通过加氢处理可转化为无味硬脂,用于食品工业(如人造牛油)。
4. 其他关联信息
英文中对应词汇为"blubber",该词也延伸出"啜泣"的动词含义。在游戏《饥荒》中,鲸脂被设定为制作防水衣的材料,但此为虚拟设定。
若需了解鲸脂的西班牙语翻译或具体化学加工流程,可进一步查阅专业文献或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