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院哲学英文解释翻译、经院哲学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scholasticism
分词翻译:
经的英语翻译:
after; by; classics; scripture; constant; endure; manage; deal in
pass through; regular
【医】 per-; trans-
院的英语翻译:
a designation for certain government offices and public places; compound
courtyard; yard
哲学的英语翻译:
philosophy
专业解析
经院哲学(Scholasticism),是中世纪欧洲在基督教神学框架内发展起来的一种哲学思潮与方法论体系,主要活跃于公元11世纪至14世纪。它得名于当时作为学术中心的“经院”(Scholae,即教会学校或大学),核心目标是通过理性论证和逻辑分析来阐释基督教信仰,调和信仰与理性的关系。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术语定义与核心目标
- 汉英对照:经院哲学(Scholasticism),源自拉丁语“scholasticus”(学者),强调在学院环境中系统化地研究神学与哲学问题。
- 核心任务:运用亚里士多德逻辑(Logic)和辩证法(Dialectics),对《圣经》、教父著作及神学教义进行系统性注释、辩论与综合,构建逻辑自洽的神学体系。其著名口号是“信仰寻求理解”(Fides quaerens intellectum)。
二、历史分期与代表人物
-
形成期(11–12世纪)
- 安瑟尔谟(Anselm of Canterbury):提出“本体论论证”,主张信仰是理性探讨的基础(“我信以致理解”)。
- 阿伯拉尔(Peter Abelard):发展辩证法,著作《是与否》(Sic et Non)通过对比权威文献的矛盾,推动逻辑分析在神学中的应用。
-
鼎盛期(13世纪)
- 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代表作《神学大全》(Summa Theologica)融合亚里士多德哲学与基督教神学,提出“五路论证”(Five Ways)证明上帝存在,确立理性与信仰的调和范式。
- 大阿尔伯特(Albertus Magnus):引入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为经院哲学奠定科学基础。
-
衰落期(14世纪)
- 邓斯·司各脱(John Duns Scotus):强调意志高于理性,提出“个体性”(haecceitas)理论。
- 奥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kham):提出“奥卡姆剃刀”(Ockham's Razor),主张简化实体,削弱理性对信仰的解释力。
三、方法论与核心特征
- 神学主导的哲学:以基督教教义为出发点,哲学作为“神学的婢女”(ancilla theologiae)存在。
- 辩证法与论辩形式:采用“论题—反题—合题”的辩论结构(如阿奎那的“异议—回应”模式),注重逻辑严谨性。
- 体系化与百科全书化:追求构建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如《神学大全》的分题论述结构)。
- 概念精细分析:通过区分术语(如“存在”与“本质”)、定义范畴,深化对神学概念的解析。
四、历史影响与评价
- 积极贡献:
- 保存并发展了古希腊哲学(尤其是亚里士多德学说),推动中世纪大学教育制度化。
- 为近代科学方法论(如逻辑实证)与哲学(如笛卡尔理性主义)提供思想资源。
- 局限性:
- 过度依赖权威文献,后期陷入繁琐的概念争论(如“针尖上能站多少天使”)。
-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者批判其脱离现实,忽视人本价值。
权威参考文献
- 《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 《不列颠百科全书》(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 《基督教神学发展史》(Jaroslav Pelikan, The Christian Tradition)
- 第3卷《中世纪神学》(系统分析经院哲学与神学互动)
- 《西方哲学史》(Frederick Copleston, A History of Philosophy)
网络扩展解释
经院哲学是中世纪欧洲基督教神学与哲学结合的思想体系,主要服务于宗教教义的解释与论证。以下是其核心要点:
1.定义与起源
经院哲学是天主教会在修道院和学院中发展的一种哲学形态,形成于11-12世纪。它以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即“辩证法”)为工具,通过理性推理论证神学命题,本质上是为基督教信仰服务的思辨哲学。
2.基本特征
- 依附经院环境:主要在教会设立的学院中传授,与神学教育紧密绑定。
- 方法论:采用抽象推理和繁琐论证,注重逻辑辩证,因此也被称为“烦琐哲学”。
- 核心目标:调和信仰与理性,通过哲学手段为宗教教义提供理论支持。
3.核心争论:唯名论与唯实论
围绕“一般概念”(如“善”“美”)与“个别事物”的关系展开:
- 唯实论:认为普遍概念先于个别事物存在,具有客观实在性。
- 唯名论:主张个别事物才是真实的,普遍概念仅是名称或思维的抽象。
这一争论反映了哲学与神学的张力,推动了中世纪逻辑学和认识论的发展。
4.历史地位与评价
经院哲学是中世纪欧洲的官方哲学,统治思想界直至文艺复兴前夕。尽管其论证常流于形式化,但它为后来的理性主义哲学和大学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础。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哲学家(如托马斯·阿奎那)或思想流派,可参考学术文献或哲学史著作。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