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static method; stationary method
在汉英词典编纂领域,"静态法"(Static Method)指对语言进行共时性(synchronic)描述与分析的方法论,其核心在于记录特定时间点(通常是当代)的语言状态,而非追溯历史演变。该方法聚焦词汇、语法结构的现有用法与规则,强调系统性描写而非动态变化。以下从三个维度解析其内涵:
静态法以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的"共时语言学"(Synchronic Linguistics)为理论基础,主张语言研究应剥离历史因素,专注于特定时期的语言系统内部关系。在词典编纂中体现为:
与关注语言历时演变(diachronic)的"动态法"相比,静态法的差异性体现在:
维度 | 静态法 | 动态法 |
---|---|---|
时间视角 | 截取语言横断面(如现代汉语) | 追溯纵向发展(如"社"从土地神到社会组织) |
释义重心 | 当前常用义项优先 | 词源演变与历史用法并重 |
用例选择 | 典型当代语料(新闻、白话作品) | 涵盖历代文献用例 |
权威词典采用静态法确保实用性与规范性,例如: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云"的计算存储义项列于首位,反映技术用法的当代主导地位,而气象义项退居其次。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标记"了(le)"为动态助词(aspect marker),明确其在完成体句式中的静态规则(如"吃了饭"),避免涉及历时语法化过程。
"躺平"(lie flat)等新词基于大规模语料库使用频率(如CNCORPUS数据)被收录,符合静态法对语言现状的敏感性要求。
(注:因平台限制未添加超链接,文献名称与出版社信息可供读者检索原始出处)
关于“静态法”的解释需要结合不同领域的应用场景来分析:
在Python、Java等编程语言中,静态方法(Static Method)是类中定义的一种特殊方法:
ClassName.method()
),无需创建实例对象。在物理/化学测试中,静态法指保持静止状态的测试方法:
“静态”一词的广义解释:
注意:不同领域对“静态法”的定义差异较大,需结合具体上下文理解。编程领域的静态方法概念具有明确的实现规范,而科学测试中的静态法则侧重方法论的物理状态描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