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t yet recover from a fright
“惊魂未定”是汉语中描述心理状态的成语,字面指受惊吓后心神尚未恢复平静的状态。根据《现代汉英词典》(第三版,2008)的释义,该短语可译为“still shaken”或“not yet recovered from a fright”,强调人在经历突发事件后残留的心理震颤感。例如《牛津汉英词典》在线版(2020)收录的例句:“地震过后,村民们惊魂未定地聚集在广场”(After the earthquake, the villagers gathered in the square, still shaken)。
从语义结构分析,“惊魂”指受惊扰的精神状态,“未定”则通过否定词强化了持续性,整体构成时间维度上的延展性创伤反应。这种用法常见于文学叙事,如钱钟书在《围城》中描写战乱场景时,曾用“惊魂未定”刻画人物战后心理特征(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数据库,ctext.org)。在跨文化交际中,该成语与英语习语“shell-shocked”存在部分语义重叠,但后者更多指向战争创伤的特定语境。
“惊魂未定”是一个汉语成语,用于描述人在受到惊吓后情绪尚未平复的状态。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和用法:
“惊魂未定”生动刻画了人类面对突发危险时的心理应激反应,既有古典文学底蕴,又贴合现代生活场景。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在轻松或褒义情境下误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