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gallinaceum ovum
鸡卵(Chicken Egg)是母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卵生结构,汉语中常称为“鸡蛋”。《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家鸡的卵,椭圆形,外壳坚硬,内含蛋白和蛋黄”。在英语语境中,“chicken egg”一词既指未受精的食用蛋,也指受精后可孵化的生物卵,《牛津英语词典》特别标注其生物学分类为“鸟纲卵生动物繁殖产物”。
从生物学结构分析,鸡卵由外至内包含钙质蛋壳、卵壳膜、卵白(蛋清)、卵黄(蛋黄)及胚胎发育相关的系带结构。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表明,蛋壳碳酸钙含量占比达93-97%,其微孔结构具有调节气体交换的功能。
在中华文化中,鸡卵象征新生与繁衍。汉代《礼记·月令》记载“季春之月,雉雊鸡乳”,其中“鸡乳”即指母鸡产卵孵化行为。现代营养学研究显示,每100克鸡卵含蛋白质12.56克,脂类9.51克,并提供约143千卡热量,美国农业部营养数据库将其列为优质蛋白来源。
农业生产领域,鸡卵产量与养殖技术密切相关。202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显示,全球鸡蛋年产量超过8600万吨,中国占比达34%位居首位。工业化养殖体系下,蛋鸡年均产卵量可达280-300枚。
“鸡卵”是汉语中对鸡蛋的别称,属于书面或古语用法,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鸡卵即鸡蛋,指母鸡产下的卵,属于鸟类卵的一种。该词常见于古代文献和方言中,现代汉语多称为“鸡蛋”。
古籍例证
语言学解析
现代应用
现代医学文献中可见“抗鸡卵蛋白抗体”等专业术语,说明该词仍在特定领域使用。
“鸡卵”一词兼具历史延续性和语境适用性,其核心含义始终指向鸡蛋,但在不同时代和文本中存在语体差异。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句或方言用例,可参考《汉典》《云仙杂记》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