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录在案”是汉语法律及行政领域常用术语,指将事件、行为或信息以书面形式正式保存于官方档案系统中,具有法律效力和可追溯性。其英文对应表达为“on record”或“documented”,强调信息的权威性与永久性。
根据《元照英美法词典》解释,“on record”指“经正式记录且可供公众查阅”,例如法院判决需记录在案(entered into the court record)作为后续法律程序的依据。在行政管理中,《现代汉英综合大词典》定义该词为“registered in the archives”,常见于户籍变更、企业备案等场景,如“所有投诉均须记录在案以备核查”。
该术语的权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① 信息载体须为法定档案系统(如政府数据库、公证文书);② 记录过程需符合法定程序(如加盖公章、见证人签字);③ 内容具有证据效力,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经正式记录的书证可作为法庭证据。
“记录在案”是一个多领域通用的术语,其核心含义是将特定信息或事件以书面或电子形式保存,形成可追溯的档案。以下是综合不同场景的详细解释:
功能属性
指对重要信息、事件或行为进行详细登记并存档,以便后续查询、复查或作为依据。例如政府决策、企业流程、案件调查等场景中,均可能涉及此类记录。
适用范围
既包括行政管理(如会议纪要、审批备案),也涵盖法律程序(如案件调查、证据保存)。
与犯罪记录的区别
在法律领域,“记录在案”不等同于犯罪。它仅表示相关信息被登记存档,可能包括询问笔录、证据材料等,但最终是否构成犯罪需结合证据和法律规定判定。
常见场景
场景类型 | 作用说明 |
---|---|
行政管理 | 确保流程可追溯,如企业项目备案、政府政策存档。 |
法律程序 | 保存证据链,如案件调查中的笔录、物证登记。 |
日常事务 | 处理纠纷时,派出所可能对事件进行基础登记(非立案),称为“记录”而非“记录在案”。 |
如需了解具体案例中的记录性质(如是否影响政审),建议咨询专业法律机构。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