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androgyne; androgynus; gynander; gynandromorph; hermaphrodite
在汉英词典中,"两性体"对应的标准译法为"hermaphrodite",指同时具有雌雄两性生殖器官的生物体。该术语源自希腊神话中赫尔墨斯(Hermes)与阿佛洛狄忒(Aphrodite)的结合,现代生物学中特指某些动植物具备双重性征的自然现象。
根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五版解释,该词在语言学层面包含三重含义:
《牛津英汉双解生物学词典》特别指出该术语的学术规范:在正式文献中应使用"intersex"指人类个体,而"hermaphrodite"仅适用于无脊椎动物和植物研究领域。这种区分体现了现代科学用语的精确性要求。
当前语言学研究显示,该词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语义偏差。例如《剑桥汉英双解词典》标注,中文语境更强调生理特征的并存性,而英语使用者常将该词与性别认同的社会概念相混淆,这种认知差异在近年性别研究中受到重点关注。
“两性体”是一个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术语,主要用于描述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生理特征的个体。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解释:
两性体(Hermaphrodite)指同时具有睾丸和卵巢组织,或外生殖器呈现男女双重特征的个体。该词源于希腊神话中赫尔墨斯(Hermes)与阿芙罗狄忒(Aphrodite)的结合,象征两种性别的融合。
真两性体
占性别模糊病例的约10%,确诊需同时存在睾丸和卵巢组织。性腺可能表现为一侧睾丸、一侧卵巢,或两者结合的“卵睾”。生殖器官发育复杂,如睾丸侧有输精管,卵巢侧可能有发育不全的子宫。
假两性体
外生殖器特征与染色体或性腺不一致(如染色体为女性但外生殖器呈男性特征),但性腺单一(仅有睾丸或卵巢)。
历史上该术语常与“人妖”等非医学词汇混淆,但现代医学更强调以科学视角看待,建议通过染色体检测、激素评估等方式进行诊断。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医学文献或咨询专业医疗机构。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