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Miescher's corpuscles; Rainey's corpuscles
雷尼氏小体(Lewy bodies),在神经病理学中指的是一种存在于神经元内的异常蛋白质聚集体,是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标志性病理特征。以下从汉英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中文术语:雷尼氏小体(Léi ní shì xiǎo tǐ)
英文对应:Lewy bodies
该结构由德国神经病理学家弗里德里希·雷维(Friedrich Lewy)于1912年首次发现并命名,中文译名采用音译结合意译("小体"指微观结构)。
组织学特征:
镜下呈圆形嗜酸性包涵体(eosinophilic inclusions),直径约5–25微米,核心由错误折叠的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聚集而成,外围环绕放射状纤维。其形成与神经元内蛋白质降解系统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核心关联疾病:
诊断价值:
脑组织活检中检出雷尼氏小体是上述疾病的"金标准"病理依据,临床诊断需结合症状学及影像学。
α-突触核蛋白的异常磷酸化与泛素化是其聚集的关键步骤,引发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及神经炎症,最终导致神经元凋亡。此过程已成为神经保护药物研发的重要靶点。
权威参考文献来源:
https://www.ninds.nih.gov/Disorders/All-Disorders/Lewy-Body-Dementia-Information-Page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eur/article/PIIS1474-4422(18)30440-X/fulltext
根据现有资料,“雷尼氏小体”可能涉及两种不同的术语背景:
可能存在的术语混淆
若用户实际询问的是“尼氏小体”(Nissl body),其定义为神经元细胞质中的颗粒状结构,由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组成,主要参与蛋白质合成,在染色后呈现深染斑块(又称虎斑)。
雷尼氏小体(Renaut body)
该术语在搜索结果中未提供详细定义,但根据医学文献,雷尼氏小体通常指周围神经结缔组织中的一种纺锤形或圆形结构,由胶原纤维和成纤维细胞构成,可能存在于神经内膜或神经束膜中,具体功能尚不明确(需更多研究验证)。
建议:
由于术语相似且搜索结果有限,若涉及专业领域(如医学、生物学),请结合上下文确认术语准确性,或提供更多语境以便进一步解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