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standard of comparison
compare; assimilate; confront; comparison; comparatively; relatively
【计】 compare; match
【医】 cf.; confero
【经】 compare; comparison
criteria; level; mark; measure; normal; par; rule; standard; criterion
【计】 etalon; normal; STD
【化】 standards
【医】 norm; normo-; rubric; standard
【经】 denominator; norm; standard
“比较”在汉英词典中的核心释义可分为以下三部分:
1. 副词用法(表示程度)
指达到一定标准但未达到极致的状态,常用于修饰形容词或动词。例如“比较好”“比较困难”,对应英文“relatively”或“fairly”。该释义源于《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82页,与《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245页“comparatively”条目形成互证。
2. 动词用法(对比分析)
指将两种及以上事物进行对照以辨别异同,对应英文“compare”。如“比较文化差异”可译为“compare cultural differences”。此定义在《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第413页有详细用法解析,其在线版Lexico词典通过“comparison”词条延伸了该用法的语境限制。
3. 介词用法(基准参照)
用于引出比较对象,构成“比较...而言”结构,对应英文“compared with”。例如“比较去年,今年销量增长20%”可译为“Compared with last year, sales increased by 20%”。《剑桥英汉双解词典》第137页特别标注此用法需搭配特定句式。
三种用法的共性在于均涉及事物间的关联性评估,差异点在于:副词强调相对程度,动词强调动作过程,介词强调参照体系。这一语言学特征在《语言类型学与汉语研究》(沈家煊著)第三章有系统论述,印证了汉英双语对比研究的学术价值。
根据高权威性来源的综合分析,比较标准是指在进行数据或现象对比时采用的基准参照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四类核心维度:
1. 时间标准(纵向比较)
以不同时间节点为参照,包括:
2. 空间标准(横向比较)
通过不同空间范围的数据进行对比,具体分为:
3. 经验/理论标准
4. 计划标准
将实际完成情况与预设目标对比,包括:
应用原则:选择标准需结合分析目的,如企业绩效评估常综合时间标准(同比)与计划标准(KPI完成度),宏观经济分析则侧重空间标准(国际对标)和理论标准(发展模型)。
注:如需查看具体案例或扩展阅读,可参考、4、9的完整内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