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酪状皂英文解释翻译、酪状皂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化】 curd soap

分词翻译:

酪的英语翻译:

【医】 But.; butyr-; tyro-

状的英语翻译:

account; certificate; condition; shape; state; written complaint
【医】 appearance

皂的英语翻译:

black; soap
【化】 soap
【医】 sapo; soap

专业解析

酪状皂(英文:Curd Soap)是皂化反应过程中的一种中间产物形态,特指油脂与碱液(如氢氧化钠)在特定工艺条件下反应形成的颗粒状、膏状或凝乳状皂体。其名称源于外观类似奶酪或凝乳(Curd)的质地,是传统冷制皂或半沸煮法制皂的关键阶段。以下从专业角度解析其定义、形成机制与应用:


一、核心定义与形态特征

酪状皂指皂化反应中脂肪酸钠盐(肥皂)与甘油、未反应油脂及电解质等混合物形成的半固态悬浮体系。其微观结构为皂晶被液体相包裹的胶态分散体,宏观表现为:


二、形成机制与工艺条件

酪状皂的产生与皂化反应的物理化学过程密切相关:

  1. 反应阶段:当油脂与碱液混合后,随温度升高(通常40–50°C),皂分子逐步析出并包裹未反应油脂,形成“皂核”。
  2. 电解质作用:加入氯化钠等盐类(盐析工序)可降低皂在水相中的溶解度,促使皂粒聚集析出。
  3. 相分离:静置后体系分层:上层为甘油水溶液(皂液),下层即为酪状皂(含60–70%皂基及残余成分)。

科学原理:该过程符合“胶体凝聚”理论,盐析通过压缩双电层促使皂胶粒聚沉。


三、应用与工业意义

酪状皂是传统制皂工艺的核心中间产物,直接影响成品质量:

  1. 甘油回收:分离酪状皂后,上层皂液可提取甘油(重要化工原料)。
  2. 皂基精制:酪状皂经洗涤、干燥、压条等工序制成最终皂产品。
  3. 品质调控:酪状皂的颗粒均匀度与含水量决定皂的硬度、起泡性及溶解速率。

四、权威参考资料

  1. 《油脂化学与工艺学》(第五版)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年。

    说明:系统阐述皂化反应机理及酪状皂在制皂工艺中的相变过程(章节6.3)。

  2. ISO 7653:1991

    Surface active agents — Technical soaps — Vocabulary

    国际标准化组织对工业皂术语的定义,涵盖皂化中间产物分类。

  3. 《Soap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2nd ed.)

    Elsevier, 2016.

    专业教材详述酪状皂的工业化生产控制参数(pp. 102–107)。

注:因专业文献无直接网页链接,来源信息标注出版资料供查证。如需在线资源,建议访问学术数据库(如ScienceDirect)检索上述书目。

网络扩展解释

“酪状皂”是一个专业术语,主要用于描述特定形态或成分的肥皂。以下是综合多来源信息的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酪状皂”对应的英文翻译为“curd soap”,指肥皂制作过程中形成的凝乳状物质。这类肥皂通常呈现类似乳酪的半固体质地,可能与传统制皂工艺中油脂和碱反应的中间状态有关。

  2. 成分与工艺关联

    • 从法语翻译“savon animal”(动物皂)可推测,酪状皂可能涉及动物脂肪(如牛脂)作为原料。
    • 在冷制皂工艺中,油脂与碱液混合后会逐渐皂化,当混合物达到类似凝乳的稠度(称为“trace”阶段)时,可能被称为酪状皂。
  3. 汉字解析补充

    • “皂”在汉语中本义为黑色(如“皂白”),但现代主要指代肥皂。
    • “酪”则形容质地类似乳酪,强调其半固态或细腻特性。

建议:如需进一步了解酪状皂的具体制作方法或化学性质,可参考专业化工类文献或制皂工艺手册。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