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peonage
penal servitude; service
【法】 bederepe; hard labour; prison labour; servitude
【经】 payment of debts
劳役偿债(láo yì cháng zhài)指债务人通过提供体力劳动或服务抵偿债务的偿债方式,属于非货币化债务清偿机制。该术语在汉英法律词典中常对应"debt servitude"或"peonage",但需注意二者存在细微差异:
法律定义
根据《元照英美法词典》解释,劳役偿债制度(peonage)特指债权人强制债务人以劳动抵债的行为,这种形式在19世纪美洲种植园经济中广泛存在。《联合国反强迫劳动公约》(ILO第29号公约)将其定义为"以劳动服务作为债务偿还手段的强制劳动"。
现代应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84条允许债务重组时"以劳务抵偿债务",但须遵循自愿原则。最高人民法院2021年司法解释明确,劳务抵债协议需满足:①劳动价值经专业评估;②日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标准;③总工时不超过三年。
术语辨析
《布莱克法律词典》区分"peonage"(带有强制性的劳役偿债)与"debt servitude"(自愿劳务偿债),前者涉及人身自由限制,后者属民事契约范畴。现代法律体系仅承认后者合法性。
历史演变
中国汉代《二年律令》已记载"居赀赎债"制度,允许平民以劳役抵偿官债。该制度经唐宋"庸役折酬"发展,至明清形成系统的"工抵"规范,相关记载可见《大明律·户律》"钱债"条目。
“劳役偿债”是一个结合古代社会经济背景的复合词,需从“劳役”和“偿债”两方面综合理解:
一、词义解析
劳役()
偿债()
二、历史实践() 汉代高利贷制度下,债务人因利息高达本金数倍(如“无盐氏之息什倍”),常被迫以劳役抵债。典型表现为:
这种制度导致债务循环加剧,成为社会阶级固化的推手。《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的案例印证了其普遍性。
三、法律属性 劳役偿债本质是古代债务清偿的替代方式,具有双重特征:
需注意,现代法律体系已禁止此类强制劳役偿债行为,强调债务关系平等自愿原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