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奎肯斯提特氏征英文解释翻译、奎肯斯提特氏征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jugular sign; Qoeckenstedt's test; Queckenstedt's sign

分词翻译:

肯的英语翻译:

agree; be willing to; consent

斯的英语翻译:

this
【化】 geepound

提的英语翻译:

bring up; carry; lift; mention; raise; refer to; tote

特的英语翻译:

especially; special; spy; unusual; very
【化】 tex

氏的英语翻译:

family name; surname

征的英语翻译:

ask for; go on a campaign; go on a journey; levy; sign
【医】 sign; signe; signum

专业解析

奎肯斯提特氏征(Queckenstedt's Sign) 是神经病学诊断中的一项重要临床检查,用于评估椎管内蛛网膜下腔的通畅性,特别是怀疑存在脊髓压迫(如肿瘤、椎间盘突出或蛛网膜粘连)时。该体征通过腰椎穿刺过程中观察脑脊液压力变化来判断。

一、检查原理与操作

  1. 操作步骤

    患者侧卧行腰椎穿刺,连接测压管记录初始脑脊液压力后,助手按压患者双侧颈静脉。正常情况下,颈静脉受压会导致颅内静脉回流受阻,颅内压升高并传导至脊髓蛛网膜下腔,使腰穿压力迅速上升(通常在10秒内升高至原水平的2倍);解除按压后压力迅速回落。

  2. 阳性结果判定

    若按压颈静脉后腰穿压力上升缓慢、幅度不足或不上升,则提示椎管内存在梗阻(Queckenstedt's Sign阳性),常见于脊髓肿瘤、严重椎管狭窄或蛛网膜炎等病变。

二、临床意义与局限性

三、术语来源与命名

"奎肯斯提特氏征"为中文标准译名,音译自德语神经学家海因里希·奎肯斯提特(Heinrich Queckenstedt, 1876–1918)。他于1916年首次描述该体征(原称"Queckenstedt-Versuch"即奎肯斯提特试验),相关文献发表于《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文献》(Archiv für Psychiatrie und Nervenkrankheiten)。中文命名遵循医学体征"发现者姓氏+征/试验"的惯例,如巴宾斯基征(Babinski's Sign)。

补充说明:目前公开网络资源中暂无直接描述该体征的权威中文文献链接。建议参考神经病学教材(如《实用神经病学》)或学术数据库(PubMed)检索原始论文:Queckenstedt H. (1916). Zur Diagnose der Rückenmarkskompression. Arch Psychiatr Nervenkr 57:355–417.

网络扩展解释

奎肯斯提特氏征(Queckenstedt's sign)是神经科检查中的一项体征,主要用于评估椎管通畅性。该体征通过压迫颈静脉观察脑脊液压力变化,若压力未正常升高则提示椎管存在阻塞。

临床意义:

  1. 检查方法:患者腰椎穿刺后,医生按压双侧颈静脉,正常情况下脑脊液压力会迅速上升,解除按压后快速回落。
  2. 异常表现:若压力无变化或变化微弱,可能提示脊髓蛛网膜下腔梗阻,常见于脊髓肿瘤、椎间盘突出或蛛网膜粘连等病症。
  3. 关联试验:该体征常与奎肯斯提特氏试验(Queckenstedt's test)结合使用,属于腰椎穿刺检查的重要环节。

注意事项:该检查需由专业医师操作,颅内压增高患者禁用,避免诱发脑疝风险。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