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subfebrile
“微热的”在现代汉语中通常指物体或环境温度略高于常温但未达到明显发热状态,英文对应词为“lukewarm”或“tepid”。《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定义为“温度不高但带有轻微热量”,例如描述“微热的咖啡”指饮品保持适口温度的状态。该词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被标注为形容词,强调“介于冷热之间的中间状态”,常见于医学领域描述人体低烧(如体温37.5℃左右)或烹饪场景(如制作面团时需要的微热牛奶)。
从语义对比看,“微热的”与“温热的”存在细微差别。根据《剑桥汉英双解词典》解释,“微热”更侧重温度接近常温的微弱变化(如室温从20℃升至23℃),而“温热”则指可感知的热量传递(如40℃左右的洗澡水)。在气象学领域,《大气科学术语标准》将“微热天气”定义为日最高气温超过常温值1-3℃且持续不超过3小时的气候现象。
“微热”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解释,主要涉及医学领域。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微热指发热程度较轻,体温通常在38℃左右,或仅自觉发热,持续时间较长。常见于外感热病恢复期或内伤杂病(如气虚、阴虚等)。
常见证型与症状
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1~2℃(约37.5~38℃),常见于局限性炎症(如局部感染)或轻微性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
“微热”的核心含义是低度发热,中医侧重病因辨证(如虚证、情志因素),西医则关注体温范围及病理类型。具体需结合症状和背景判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