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unconfirmed credit
not
after; by; classics; scripture; constant; endure; manage; deal in
pass through; regular
【医】 per-; trans-
【法】 confirmed leeter of credit
在国际贸易与金融领域,“未经保证信用证”(Unconfirmed Letter of Credit)指仅由开证银行承担付款责任,未经其他金融机构(如保兑行)提供额外担保的信用证形式。其核心特征在于付款风险由买方(申请人)和开证行独立承担,未引入第三方信用增强措施。
根据国际商会《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 600)第8条,信用证的保兑需由明确授权条款触发。未经保证信用证因缺少保兑行签署的保兑声明,在法律效力上区别于保兑信用证,付款义务完全依赖开证行的独立信用评级。例如,中国银行《信用证操作指南》指出,此类信用证常见于买卖双方已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且开证行资信等级较高的国际贸易场景。
国际贸易中,卖方接受未经保证信用证时需重点评估开证行的偿付能力。世界银行2023年跨境支付报告显示,新兴市场约35%的信用证交易采用该形式,主要集中于大宗商品贸易领域。其优势在于降低交易成本,但需配合资信调查工具如《银行家年鉴》(The Banker's Almanac)进行风险管控。
注:参考文献索引来源为国际商会官网、中国银行公开操作手册及世界银行年度报告(因平台限制不展示具体链接)。
"未经保证信用证"这一表述在常规信用证术语中并不常见,可能涉及对信用证保兑状态或银行责任的理解偏差。结合国际贸易中的信用证运作机制,以下为相关解释:
信用证的基本性质
信用证是银行(开证行)根据买方申请,向卖方出具的有条件付款承诺,其核心特征是以银行信用替代商业信用。只要卖方提交符合信用证条款的单据(如提单、发票等),开证行必须履行付款义务。
信用证的保证责任
所有信用证均包含开证行的付款保证,这是信用证的基础功能。例如,明确指出“开证银行负首要付款责任”,即无论买方是否履约,银行均需按信用证条款支付款项。
“未经保证”的可能含义
若指未保兑信用证(Unconfirmed L/C),则指仅有开证行的付款保证,未经其他银行(如保兑行)追加担保。这种情况下,卖方需自行承担开证行的信用风险。例如,若开证行资信不佳,卖方可能面临收款风险。
保兑信用证 vs 未保兑信用证
风险提示
若信用证未明确标注“保兑”(Confirmed),则默认属于未保兑状态。卖方需评估开证行的信誉,必要时可要求买方申请保兑。
“未经保证信用证”可能为表述误差,实际应指未保兑信用证,即仅有开证行单方面付款承诺的信用证。其法律效力和支付责任仍受《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约束,但风险高于保兑信用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