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terpret without real understanding
"望文生义"是一个汉语成语,指仅根据字面意思去理解词语或句子的含义,而不考虑其实际语境、历史背景或特定用法,导致误解原意。从汉英词典的角度看,其核心含义可拆解为:
字面解析与误读风险
"望"指"看","文"指"文字","生义"指"产生意义"。合起来即"看到文字就生出意义",强调脱离语境孤立理解字词的弊端。英文常译为"take words too literally" 或"interpret without regard to context",例如《新世纪汉英大词典》将其定义为:"to misinterpret by taking words too literally" 。
语言学中的典型错误
该现象常见于语言学习或古籍解读中。如将"江河日下"误解为"河流流向日落处"(实际喻指事物衰退),或将英语短语"break a leg"直译为"断腿"(实际意为"祝好运")。《汉英综合大辞典》指出此类误读源于"ignoring idiomatic usage"(忽略惯用法)。
跨文化交际警示
在翻译领域,望文生义易引发文化误读。如"龙"直译为"dragon"可能传递负面联想(西方文化中dragon多为邪恶象征),而忽略其在中华文化中的祥瑞内涵。牛津大学出版社《汉英词典》强调需结合"cultural connotations"(文化内涵)避免此类偏差。
权威参考来源:
望文生义的详细解释如下:
指仅根据字面意思牵强附会地理解词语,忽略其真实含义或背景。例如将"方笔"理解为"笔杆是方的",实则指书法笔画形态(见汪曾祺《徙》)。
最早见于清代张之洞《輶轩语·语学》,原文批评脱离实际、仅凭字面臆断的行为,指出这种理解如同"郢书燕说"(典故比喻曲解原意)。
建议:理解成语或专业术语时,需结合语境和文化背景,避免仅凭字面臆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