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external intervention
ab extra
interpose; intervene; meddle; tamper
【经】 interruption; intervention
外来干预(external intervention)指外部势力对主权国家内部事务的强制性介入,通常带有政治、经济或军事目的。其核心特征是非应邀性与强制性,可能破坏国家主权完整与国际法准则。
词义构成
示例:军事入侵、经济制裁、资助反对派等行为均属典型干预形式。
法律界定
根据《联合国宪章》第2(4)条,禁止使用武力或威胁侵犯他国领土完整与政治独立。例外情形仅限联合国安理会授权或自卫行动。
术语对照:
权威定义:
"第三方通过非和平手段改变主权国家决策的行为,违反不干涉内政原则"
——《牛津国际关系手册》
类型 | 表现形式 | 实例 |
---|---|---|
军事干预 | 武装入侵、设立禁飞区 | 2011年利比亚战争(北约主导) |
经济干预 | 制裁、贸易封锁 | 美国对古巴长期经济封锁 |
政治干预 | 操纵选举、扶持代理人政府 | 冷战时期美苏在第三国的代理人竞争 |
合法干预需同时满足:
争议点:"保护的责任"(R2P)理论常被滥用为干预借口,引发主权与人权之争。
“外来干预”指来自外部力量对某一事务的主动介入或干涉行为,通常带有非请求性或强制性。以下是其核心含义及扩展解释:
基本定义
外来干预(External Intervention)指非本体的外部势力对目标事务的过问、参与或干扰。例如国际关系中,他国通过政治、经济手段干涉另一国内政的行为即属于此类。
行为特点
语境差异
近义辨析
与普通“干预”的区别在于强调来源的外部性。例如财政大臣处理本职事务属于内部管理,若介入外交事务则可能构成外来干预。
可通过具体案例进一步理解该词使用场景,例如国际组织对某国选举的监督是否构成外来干预,需根据具体介入程度判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