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randmother
“外婆”是汉语中用于称呼母亲的母亲的亲属称谓,属于核心家庭关系词汇。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定义,该词特指“母亲的母亲”,在南方方言区(如吴语、湘语、粤语)使用频率高于北方地区。从语言学角度分析,“外”字体现父系社会传统中对外戚关系的标识,与“内亲”形成语义对应,《汉语亲属称谓的文化透视》指出这种构词方式反映了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亲属分类逻辑。
在英汉翻译实践中,《新世纪汉英大词典》将其标准对应词列为“maternal grandmother”,同时标注方言变体“grandma on mother's side”。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五条中,“外婆”与“外祖母”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均指向直系血亲关系中的第二代旁系血亲。
现代语料库数据显示,该词在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色彩浓度高于“外祖母”,如茅盾文学奖作品《繁花》中213处使用“外婆”构建叙事语境,较“外祖母”的使用量高出47%。这种语言现象被社会语言学家归因于方言词汇在文学创作中的在地性强化作用。
“外婆”是汉语中对“母亲的母亲”的常见称呼,属于亲属称谓词。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词义
“外”指代母系亲属关系,“婆”是对女性长辈的尊称,合称特指母亲一方的祖母。与之对应的父系祖母称为“奶奶”。
方言差异
文化内涵
在传统宗族观念中,“外”字体现父系社会对母系亲属的区分,但随着社会发展,这种内外之别已逐渐淡化。现代语境中,“外婆”更多承载亲情温暖意象,常见于文学作品如《外婆的澎湖湾》。
法律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外婆属于直系血亲范畴,与外孙/外孙女互为第二顺序继承人。
需注意部分地区存在“外婆”与“姥姥”的混用现象,实际使用时应结合具体语境。英语对应词为“maternal grandmother”。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