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túshū)在汉英词典中的核心定义为“以文字、图像等符号系统记录知识或思想的物质载体”,其英文对应词为"book",指由多页纸张装订成册并包含系统性内容的出版物。该词在语义层面包含三个维度:
载体属性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解释,图书需具备物理实体特征,传统形式包括纸质印刷本,现代延伸至电子书(e-book)等数字载体。牛津汉英词典特别强调其"organized content structure"属性,即内容需经编纂形成知识体系。
功能定位
《辞海》汉英版将其功能归纳为"knowledge dissemination and cultural preservation",包含教育、研究、娱乐三大社会功能。剑桥英语词典补充说明图书需符合"permanent recording"标准,与期刊、报纸等时效性出版物形成区隔。
法定标准
中国国家图书馆《文献分类规则》规定,图书须满足国际标准书号(ISBN)注册要求,篇幅通常超过49页。这一标准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出版物统计规范相衔接。
根据权威词典、文献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图书"一词的释义可分为以下五方面:
一、基本释义
狭义概念
指以纸张为载体,通过文字、图像等形式系统记录知识或思想的装订出版物,如小说、教材等。现代国际标准要求图书需含国际书号(ISBN),页数超过49页(不含封面封底)。
广义概念
包括所有传播信息的载体,如电子书、有声书等非纸质形式。
二、历史释义
古代用法
文化功能
作为知识传播工具,具有积累文明(《韩非子·大体》载"豪杰不著名於图书")、记录思想的核心作用。
三、特殊含义
四、现代分类特征
根据联合国标准,需同时满足:成体系的内容编排、明确的作者/编者、版权保护、公开定价四项条件。
五、与"书籍"的异同
两者常混用,但"书籍"更强调装订成册的著作集合,而"图书"涵盖范围更广,包含地图、印章等历史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