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shut outs
退关货物(Customs Withdrawal Goods)指在海关申报流程启动后,因特定原因未能完成进出口通关手续,需向海关申请撤销申报并退回的货物。该术语常见于国际贸易与海关监管领域,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三方面:
定义与适用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及《汉英商务大词典》(第三版)的界定,退关货物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已完成报关单提交但未实际放行;二是因企业主动撤回或海关审核不通过导致通关终止。例如货物因单证不符、许可证失效或查验不合格时,可能触发退关流程。
操作流程规范
退关程序需严格遵循海关总署第227号令,企业需提交《进出口货物报关单修改/撤销申请表》并附相关证明材料。海关将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确认无走私违规嫌疑后,货物方可解除监管状态(来源:《海关进出口货物申报管理规定》)。
国际运输关联性
在国际贸易术语(Incoterms 2020)框架下,退关可能引发运输责任变更。例如FOB条款中,若货物在装船前退关,卖方需承担滞港费;而CIF条款下则涉及海运提单注销程序(来源:《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汉英对照版)。
退关货物(又称出口退关货物)是国际贸易中常见的概念,具体指已向海关申报出口并获得放行,但因故未能实际装上运输工具,需申请退出海关监管区域且不再出口的货物。以下是详细解释:
核心定义
退关货物需满足三个条件:
与其他概念的区分
不同于“放弃货物”(主动放弃所有权),退关货物强调因客观原因导致出口终止,且需办理完整退关手续。
申请时效
发货人或代理人需在确认货物无法出口后3日内向海关提交退关申请。
关键步骤
主要原因
包括运输工具调度问题、单证不符、货物损坏、贸易合同取消等。
风险提示
退关货物可能产生高额仓储费用,建议及时处理。若计划未来重新出口,需重新申报而非直接退关。
以上信息综合自海关规定及外贸实务,如需完整法规条款,可参考权威报关指南或海关官网。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