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像"在汉英词典中对应的英文词汇为"icon",其核心含义指代宗教艺术中具有神圣象征意义的画像或雕像。根据牛津大学出版社的《牛津英语词典》定义,该词源自希腊语"eikōn"(意为“图像”或“相似物”),特指通过视觉艺术形式表现宗教人物或神圣事件的载体。
在基督教传统中,圣像主要用于描绘耶稣基督、圣母玛利亚或圣徒形象,常见于东正教和天主教的礼拜仪式。例如,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品说明指出,拜占庭时期的圣像常采用蛋彩画技法,金色背景象征神圣光明,人物姿态与手势遵循特定神学符号体系。
佛教语境中的圣像(如佛像)则依据《大正新修大藏经》记载,需严格遵循《造像量度经》的规范比例,通过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等特征表现佛陀的圆满智慧。大英博物馆亚洲馆藏研究显示,中国唐代佛教造像的面部轮廓与衣纹褶皱具有鲜明的汉化特征。
现代艺术史研究扩展了该词的内涵,剑桥大学艺术系出版物提出,圣像学研究已延伸至对图像符号系统、文化记忆载体及集体信仰可视化表达的分析框架。
“圣像”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侧重,主要包含以下三类解释:
特指孔子的画像
源于儒家文化传统,常见于孔庙或祭祀场合。例如汉代已有石刻画孔子像的记载,清代文献也提到“改画圣像”的礼仪。
尊称皇帝的画像或雕像
多见于古代官方文献,如《宋史》记载宋真宗时期铸造皇帝圣像并举行迎奉仪式。
宗教或民间崇奉的画像与偶像
涵盖不同信仰体系,如道教铁像、基督教教堂画像等。例如前蜀时期道教场所铸造铁像称为“圣像”,现代语境中也指教堂内的耶稣画像。
(注:如需更完整的历史用例或文献原文,可参考、4、5的详细引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