胂矾纳明英文解释翻译、胂矾纳明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phenarsenamine
分词翻译:
胂的英语翻译:
【化】 arsine
【医】 arsenide hydrogen; arseniuretted hydrogen; arsine; hemolytic gas
矾的英语翻译:
vitriol
【化】 ammonia alum; vitriol
【医】 vitriol; vitriolum
纳的英语翻译:
accept; admit; receive
【计】 nano
明的英语翻译:
bright; clear; clear-sighted; honest; immediately following in time
understand
【医】 phanero-
专业解析
胂矾纳明(Arsphenamine),中文又称“洒尔佛散”或“606”,是一种有机砷化合物,历史上曾作为抗梅毒药物使用。以下从汉英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中文名称解析
- 胂(Shēn):指含砷(Arsenic)的有机化合物,特指砷化氢衍生物(Arsine)。
- 矾(Fán):原指硫酸盐矿物,此处可能因早期制备工艺涉及矾类而得名。
- 纳明(Nà Míng):音译自英文商品名“Salvarsan”(德文“Salvarsan”意为“救星”)。
二、英文对应与药理作用
三、历史背景与意义
- 研发者:德国科学家保罗·埃尔利希(Paul Ehrlich)与秦佐八郎(Sahachiro Hata)于1909年合成,代号“606”(第606次实验成功)。
- 地位:开创化学疗法先河,为现代抗生素研发奠定基础,埃尔利希因此获19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四、局限性与淘汰原因
- 毒性强:砷化合物易引发皮疹、肝损伤、周围神经炎等副作用。
- 使用复杂:需静脉注射,且需严格避光保存(遇光分解为有毒物质)。
- 替代药物出现:1943年后青霉素成为梅毒治疗首选,胂矾纳明逐步停用 。
五、汉英词典释义参考
胂矾纳明(Shēn Fán Nà Míng)
名词
一种含砷有机化合物,化学式 $ce{C12H12As2N2O2}$。20世纪初用于治疗梅毒,英文名Arsphenamine,商品名Salvarsan。因毒性大已被现代抗生素取代。
来源说明:
- 药理机制参考《药物化学史》(The History of Drug Chemistry),牛津大学出版社。
- 历史背景引自诺贝尔奖官网对保罗·埃尔利希的传记文献。
- 淘汰原因综合《抗生素发展史》(History of Antibiotics)及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NLM)档案记录。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胂矾纳明”这一名称,目前未查到明确的化学或医学定义。可能存在以下情况:
-
术语混淆或翻译问题
- 若您指的是“胂凡纳明”(Arsphenamine),它是1910年代用于治疗梅毒的含砷有机化合物(商品名“606”),因毒性大已被淘汰。
- 另一种相关药物“新胂凡纳明”(Neosalvarsan)是改良版,副作用稍小,但也已停用。
-
名称拆分可能性
“胂”指含砷有机化合物,“矾”可能指硫酸铝钾(明矾)或硫酸盐,“钠明”或涉及钠盐成分,但三者组合无已知关联。
-
建议
- 请核对术语准确性,确认是否为“胂凡纳明”或“新胂凡纳明”。
- 若涉及其他领域(如方言、特定行业术语),需提供更多上下文以便进一步分析。
若有更多信息,可补充说明以协助精准解答。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