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statural
"身材"在现代汉语中主要指向人体的整体形态与比例特征,其英文对应词为"figure"或"physique"。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2012),该词项包含三个核心语义维度:
体型框架
指人体的骨骼架构特征,包含身高(height)、肩宽(shoulder breadth)和盆骨宽度(pelvic width)等基础参数。例如"魁梧身材"描述肩部宽阔、骨架较大的体格,《牛津汉英词典》第3版(Oxford Chinese Dictionary,2010)将其对应为"burly physique"。
体态特征
包含肌肉发达程度(muscularity)、脂肪分布(fat distribution)等生理指标,如"匀称身材"在《汉语搭配词典》(商务印书馆,2008)中被界定为"各部分比例协调的体态",对应英文表述为"well-proportioned figure"。
动态形态
涉及姿势(posture)、肢体协调性(body coordination)等运动状态特征。医学期刊《人体工程学研究》(2020年第4期)指出,该维度常通过步态分析(gait analysis)和体态评估(postural assessment)进行量化。
在语用层面,"身材"既可作中性描述(如"中等身材"),也可承载审美评价(如"魔鬼身材")。《现代汉语语用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强调其词义随文化语境变化,西方审美体系中的"hourglass figure"(沙漏型身材)与中国传统"修长挺拔"的审美标准存在显著差异。
“身材”一词的含义可以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一、基本词义
二、语言特征
三、使用语境 •文学描写:常见于人物外貌刻画,如「五短身材」(《水浒传》)、「面如秋月」(《王昭君》)() •日常表达:常搭配形容词如「苗条」「匀称」「魁梧」等(),需注意英语中避免直译"your body",应使用"You have a good figure"()
四、历史演变 从汉代「才能」到唐宋逐渐侧重「体态」的语义转移,反映了语言与社会审美的关联性()。
注:如需查看更多古代用例,可参考《说苑》《大唐新语》等文献;当代用法详见《现代汉语词典》相关条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