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将"在汉英词典中的核心定义为:汉语军事术语,指军队中最高级别的军官军衔之一,对应英语中的"General"或"Senior General"。该军衔制度最早可追溯至周代《周礼·夏官》的"上将军"称谓,现代体系则依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确立。
从制度层级分析,上将在现代中国军队中属于第三级将官序列(上将>中将>少将),主要授予战区级正职军官。美国对应的"General"军衔则采用四星标识体系,根据美国国防部《统一军事法典》第10卷第37章规定,该军衔持有者可指挥军级单位(约2-5万名士兵)。
该词在语用层面存在双重含义:既指具体军衔等级,也用作对高级将领的尊称。英语翻译需根据语境区分,如《新时代汉英大词典》明确标注"general (of the army)"用于北约军衔体系,"senior general"多用于中国军衔体系的直译。
历史演变方面,汉代"上将军"为战时最高统帅(如韩信受封楚王时的临时职务),而现代上将作为常设军衔始于1988年(首批授予洪学智等17位将领),这一制度沿革在中国军事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四卷有详细记载。
“上将”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军衔等级
在现代军事体系中,上将是最高级别的将官军衔之一。根据中国现行军衔制度,上将属于将官中的最高等级,高于中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最高军衔。中央军委副主席、委员及部分正战区职军官通常被授予此军衔。
古代军事统帅
古代“上将”指主将或统帅,如《孙子·地形》提到“料敌制胜,计险阨远近,上将之道也”。在《三国志》《三国演义》等文献中,“上将”也用于指代高级将领。
等级划分
中国军官军衔分三等十级,上将属于将官序列中的最高级,对应正战区职及以上职务。
职务对应
比喻意义
成语中可比喻某一领域地位最高的人,如“文坛上将”。
国际差异
不同国家军衔体系存在差异。例如:
历史与天文
古代“上将军”为军队主帅官职(如晋文公时期);另有星名“上将”属紫微垣。
如需进一步了解军衔制度或历史演变,可参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及《孙子兵法》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