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ensor; delete and change; revise
"删改"作为汉语动词,在汉英词典中通常对应两种解释维度:
一、文本修订层面 指对文字内容进行删除和修改的双重操作,常见于文稿编辑场景。根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其核心特征是"保留主体框架,调整局部细节"。例如:"The editor suggested revising the manuscript by omitting redundant paragraphs"(编辑建议通过删减冗余段落来修订稿件)。
二、法律文书应用 在司法语境中特指对已生效文书的合法修改,需遵循《立法技术规范》规定的程序。例如民事调解书中的"court-approved modifications"(经法院核准的删改),该用法强调修改行为的法定效力。
权威译法呈现差异化特征: • 《牛津汉英大词典》优先采用"amend and abridge" • 《新世纪汉英大词典》则推荐"delete and revise" 这种差异反映不同法律体系对修改行为侧重点的认知区别,前者强调修正与精简并重,后者突出删除优先原则。
注意事项:该动词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双向敏感性,如学术论文修改建议宜使用"polish the text",避免直译可能产生的负面联想。
“删改”是一个动词,指对原有内容进行删除和修改的行为,通常用于文字、文件或艺术作品等领域的调整优化。
字面构成
应用场景
常见于:
近义词辨析
该词本身为中性,但需注意语境。例如,未经授权的删改可能涉及侵权,而合理的删改则是优化内容的必要步骤。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