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fusion; liquation
熔融(róng róng)是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物理过程,特指物质受热达到其熔点时发生的相变现象。在汉英词典中,其核心释义及对应英文如下:
物理过程
指固体吸收热量后,分子或原子热运动加剧,克服晶格束缚,从有序固态转化为无序液态的过程。英文对应"melting" 或"fusion"(如金属熔融)。
示例:冰在0°C时熔融成水 → Ice melts into water at 0°C.
工业应用
在材料科学和冶金领域,指高温下将固体原料(如金属、玻璃、聚合物)转化为液态以便加工。英文常用"smelting"(冶金)或"molten state"(熔融态)。
示例:熔融玻璃可吹制成型 → Molten glass can be blown into shapes.
熔融 vs. 溶解
熔融是纯物理相变(仅温度驱动),溶解(dissolution)是固体分散于溶剂中的物理化学过程。
示例:铁熔融需1538°C高温;食盐溶解于水无需加热。
熔融 vs. 熔化
"熔化"为通用口语表述,"熔融"更强调科学场景下的相变本质,如地质学中的"岩浆熔融"(magmatic melting)。
定义熔融为"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变为液体"(商务印书馆,2016)。
将"熔融"对应为"fusion",强调晶格结构破坏(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定义熔融为"固-液相变过程,伴随潜热吸收"(Gold Book: melting)。
描述工业熔融需克服原子键合力(Wiley, 1984)。
熔融过程遵循热力学方程:
$$ Delta G{text{fus}} = Delta H{text{fus}} - T Delta S{text{fus}} = 0 $$
其中 $Delta H{text{fus}}$ 为熔融焓,$T$ 为熔点,$Delta S_{text{fus}}$ 为熔融熵。该平衡解释了为何熔点固定(如标准大气压下水的熔点为0°C)。
引用来源:
①《现代汉语词典》 ②《英汉材料科学词典》 ③ IUPAC术语库 ④《冶金学导论》
熔融是指物质在受热时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具体解释如下:
物理过程
当温度升高时,分子热运动动能增大,导致晶体结构破坏,物质由晶相变为液相。这一过程属于一级相变,伴随热焓、熵和体积的增大。
熔融状态
指物质在熔化过程中的固液共存状态,仅晶体在熔点时可能出现此状态。化学中常用此术语,对应物理中的“熔化”。
工业与材料科学
比喻扩展
成语中可引申为不同文化或思想的融合,如“熔融中西文化”。
如需更全面的技术细节(如热力学公式),可参考权威百科或材料科学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