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oulder heavy responsibilities
任重道远(rèn zhòng dào yuǎn)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典籍的成语,现已成为汉英词典中兼具文化内涵与实用价值的重要词条。以下从语义解析、英译对比及现代应用三个维度进行权威阐释:
该成语最早见于《论语·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其核心含义为:
例:振兴中华文化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事业,需数代人接续努力。(来源:北京大学《论语》智慧解读数据库)
主流汉英词典的译法体现双重文化适配性:
The burden is heavy and the road is long. (《中华汉英大辞典》)
A long road tests a horse's strength; time reveals a person's sincerity. (牛津词典中文成语专栏)
to shoulder heavy responsibilities / an arduous long-term task (柯林斯双语词典)
该词高频出现于政策表述与国际事务分析中:
文化注脚:成语中「任」指社会责任,「道」既指物理道路,亦隐喻道德追求,体现儒家「士不可不弘毅」的入世精神。
“任重道远”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rèn zhòng dào yuǎn,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解释如下:
字面与比喻义
成语中,“任”指责任,“道”指路途。字面意思是“担子沉重,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需要经历长期的奋斗才能完成。例如:“社会改革工作任重道远,无法立即见到成果”。
出处与背景
出自《论语·泰伯》中曾子的言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此处强调士人应有坚韧的品格,肩负重大使命。
语法与用法
属联合式结构,多作谓语或定语,含褒义。例如:“这一目标的实现,尽管任重道远,但不再是梦”。常用于描述国家发展、教育改革等需长期努力的事业。
近义词与语境
近义词包括“全力以赴”“负重致远”等。其语境多强调持续性和艰巨性,如例句:“教育的工作任重道远,老师们怎能不战战兢兢呢?”。
现代应用
广泛用于激励性表述,如政策规划、团队目标等场景,体现对长期奋斗的认可。例如:“想要改变国家的困境,我们青年任重道远,无可卸责”。
总结来看,该成语既保留了古典文化的哲学内涵,也在现代语境中延续了其激励价值。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