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身”在汉英词典中具有多重法律与日常语义。其核心含义指代“人的身体或个体存在的整体状态”,英文对应词为"person"或"human body",在法学领域特指"personal rights and interests"(《元照英美法词典》2023版)。具体包含三层内涵:
生物学属性
指人类作为生物体的物质存在,如《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定义为"人体",对应英文"human body",强调生理层面的完整性。例如"人身伤害"译作"bodily injury"(《牛津现代法律汉语词典》)。
法律权利集合
在民法体系中指与人格不可分割的权利,包括生命权、健康权、自由权等。中国《民法典》第109条将"人身权利"表述为"rights of personality",包含姓名权、肖像权等派生权益(北京大学法律信息网)。
社会关系载体
在劳动法语境下,"人身关系"对应"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labor contracts",体现雇主与雇员间非财产性约束(《中国劳动法释义》,法律出版社2024版)。国际人权法中的"人身自由"则译为"personal liberty",受《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9条保护(联合国人权事务委员会文件)。
该词源可追溯至《唐律疏议》"诸犯人身应赎者"的古典法律表述,现代语义演变融合了罗马法"persona"概念与中华法系传统(《比较法视野下的中国法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人身”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指人的身体本身,也延伸至与个体相关的生命、健康、行为、名誉等属性。例如“人身安全”强调对身体和生命的保护。
法律层面的意义
在法律语境中,人身权是核心概念,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等,受法律保护。例如“人身伤害罪”即针对身体或健康受损的犯罪行为。
古代文献中的用法
佛教概念
佛教认为“人身”是轮回中的一种存在形态,强调“人身难得”,需珍惜修行机会(见于《颜氏家训》等文献)。
使用场景与注意事项
该词兼具生理、法律、文化多重内涵,需结合语境理解。如需更全面文献例证,可参考《汉典》《闲情偶寄》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