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 unsolvability
在汉英词典视角下,“不可解性”指事物或问题无法被理解、解释、解决或找到答案的性质。其核心含义包含逻辑上的无解、认知上的不可知及实践上的无法处理。以下是基于权威来源的详细解析:
不可解性(bùkějiě xìng)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与《牛津英汉双解词典》对“解”的释义延伸,强调“无法解开/解决”的抽象属性。
Insolubility
参考: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对 "Insolvable Problems" 的讨论(链接)。
$$ x + 1 = 0 $$
$$ Rightarrow x = pm sqrt{-1} $$
(虚数解超出实数范围,故“不可解”)
Unsolvability
来源:Church-Turing Thesis 对“不可判定问题”(Undecidable Problems)的表述(链接)。
参考:Encyclopedia of Mathematics "Insolubility of Quintic Equations"(链接)。
来源:Gödel, K. On Formally Undecidable Propositions(1931)。
术语 | 侧重领域 | 示例 |
---|---|---|
不可解性 | 普遍性问题无解 | 方程无解、悖论逻辑冲突 |
不可判定性 | 逻辑/计算领域 | 停机问题、形式系统限制 |
不可知性 | 认识论(人类认知) | 宇宙终极本质的不可知 |
“不可解性”在汉英对照中指向绝对无解或超越当前解决能力的状态,需结合具体学科语境理解其边界。
不可解性(Unsolvability)是数学、计算机科学和逻辑学中的重要概念,指某些问题在特定理论框架内无法通过算法或逻辑推导得出确定解的性质。以下是其核心含义及扩展解释:
在数理逻辑中,不可解性常指命题无法被证明或证伪,例如哥德尔不完备定理指出:任何包含基本算术的形式系统都存在既不能被证明也不能被否定的命题。这与希尔伯特提出的“判定问题”直接相关,即不存在通用算法能判断所有数学命题的真伪。
现代集合论研究表明,某些数学命题的不可解性可能源于公理系统的选择。例如,连续统假设在ZFC公理体系下既不能被证明也不能被证伪,其真伪取决于是否引入更强公理。
不可解性理论揭示了人类认知的局限性,在密码学(构造不可破解协议)、人工智能(问题可判定边界)等领域具有指导意义。
如需更深入的学术讨论,可参考南京大学喻良教授关于随机性与不可解性的专题报告,或查阅计算理论相关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