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tenaeity
韧度(toughness)在汉英词典中被定义为材料在受力变形过程中吸收能量而不发生断裂的能力,其核心表现为材料抵抗裂纹扩展的力学特性。这一概念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明确的应用标准,例如《牛津汉英大词典》将其描述为“单位体积材料断裂前所吸收的能量”(the energy absorbed per unit volume before fracture)。
从物理特性角度,韧度与硬度(hardness)形成对比:硬度反映材料表面抗压痕能力,而韧度强调材料整体抗断裂性能。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通过标准测试方法(如ASTM E399)量化韧度,常用于金属、聚合物及复合材料的质量评估。
工程实践中,韧度指标直接影响材料选择。例如飞机起落架采用高韧度合金钢(如300M钢),其断裂韧度值(KIC)达到约70 MPa·m1/2,显著高于普通结构钢的30-50 MPa·m1/2范围。该差异源自材料微观结构的优化,包括位错运动阻碍机制和相变增韧效应。
韧度是材料科学和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指物体抵抗外力导致破裂的综合能力,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理解:
核心定义
韧度反映物体在磨损、拉伸、压入等外力作用下抗破裂的能力。韧度高的材料不易断裂,例如纤维交织结构的玉石。其本质与材料内部结构(如晶体排列方式)密切相关,例如微晶集合体的黑金刚石比单晶金刚石韧度更高。
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需注意:日常语境中常与"韧性"混用,但严格来说韧性更侧重吸收形变能量的能力,而韧度更强调抗破裂的临界状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