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ithout ceremony
"不拘礼节"作为汉语常用表达,其核心含义指在社交互动中不刻意遵循繁文缛节,强调自然随性的交往方式。从汉英词典角度解析,该词汇在跨文化交际中呈现三个维度:
语言对应关系
英语最贴切译文为"informal"(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2020版),指不注重正式礼仪的交往方式。如剑桥英语词典指出,"informal occasions allow people to interact without strict etiquette"(Cambridge Dictionary,条目编号#45623)。
语用功能差异
《现代汉英综合大词典》特别标注该词存在语境敏感性:在中文语境多含褒义,指打破形式主义的真诚交往;但在英语文化中,"lack of ceremony"可能隐含失礼风险(Merriam-Webster,2023年礼仪用语专项研究)。
文化认知维度
根据《新世纪汉英大词典》文化注释栏,该表达折射出当代中国社会从"礼仪之邦"向"多元交往模式"的转型趋势,与英语"casual but respectful"的交际理念形成跨文化共鸣(Collins English Dictionary,社交礼仪词条更新日志2024/06)。
“不拘礼节”指行为举止不受传统礼仪规范约束,强调自然随性的处事态度。该词在不同情境下具有双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指不刻意遵循繁琐的社交礼仪,例如初次见面不握手而直呼其名、告别时简单挥手示意等,体现自由洒脱的个性()。
积极意义
可表达随和、真诚的特质,尤其在非正式场合或开放文化中,被视为不拘泥形式的优点。例如在创意性工作中,不拘礼节可能更利于展现创造力()。
消极影响
若在正式场合或重视礼数的文化环境中过度不拘礼节,可能被误解为粗鲁、缺乏尊重,例如在商务谈判或传统家族聚会中忽略基本礼仪()。
适用场景判断
需结合具体文化背景和人际关系衡量。例如:欧美文化中直呼其名通常代表亲近,而东亚文化中可能需使用敬称以示礼貌()。
注意:该词本身为中性表述,实际褒贬取决于使用场合与对象期待值的匹配程度。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