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补救在汉英词典中的核心释义指采取行动纠正或弥补已发生的错误、缺陷或损失。该词对应英文翻译为"remedy"或"compensate",强调通过主动干预来改善不良后果。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定义,其内涵包含三个维度:
时效性修复
针对已造成的失误进行及时修正,如"施工单位正在补救地基沉降问题"(remedy the foundation subsidence)。这种用法常见于工程管理和医疗领域,强调技术性解决方案。
法律救济属性
在合同法语境中,补救指违约方通过继续履行、赔偿等方式实现义务,如《民法典》第577条规定的"采取补救措施"。该释义源自《牛津汉英法律词典》对"remedial measures"的司法解释。
情感补偿机制
在人际交往层面,补救常表现为道歉、礼物等情感修复行为。比较语言学研究表明,汉语"补救"比英语"compensate"更强调道德责任属性,这种文化差异被《跨文化交际学》列为重点分析案例。
词义辨析需注意:"补救"不同于"补偿",前者强调主动修正(active correction),后者侧重被动赔偿(passive reparation)。例如环境污染案例中,"补救措施"指治理污染源,而"补偿方案"多指经济赔偿。该区分标准参照《汉英对比语言学》第三章的语义场分析。
“补救”是一个动词,指在问题或错误发生后采取行动,试图纠正、改善或减少其负面影响。以下是详细解析:
1. 基本释义 由“补”(填补不足)和“救”(挽救危机)组成,强调通过后续行动修正已发生的问题。例如:“洪水后政府采取补救措施修复设施”。
2. 应用场景
3. 近义辨析
4. 反义概念
5. 使用特点 常与“措施”“方法”“机会”等词搭配,隐含时间紧迫性,例如:“必须在三天内找到补救方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