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 total predicate
complete; entirely; full; whole
【医】 pan-; pant-; panto-
predication; predicative
【计】 predicate
在汉英词典视角下,“全谓词”是一个逻辑学与语言学交叉领域的专业术语,其核心含义需结合形式语义学理论进行阐释。以下是基于学术权威来源的解析:
全谓词(Holistic Predicate)
指描述主语整体属性而非局部特征的谓词。这类谓词要求主语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参与命题表述,例如:
区别于部分谓词(Partitive Predicate)(如“建筑被粉刷了”仅涉及表面局部)。
不可分性
全谓词蕴含主语完整性,若主语被分割则语义失效。例如“蛋糕被吃了”若仅吃部分则不适用该表述(需改为“部分蛋糕被吃了”)。
事件类型关联
常与达成类动词(Achievement Verbs)绑定,强调状态变化的瞬时性与整体性(如“溶解”“爆炸”),参考Vendler(1967)的动词分类理论。
在形式语义学中,全谓词的真值条件要求主语全域满足谓词描述。例如:
$$forall x forall y[P(x) landy subseteq xrightarrowP(y)] = text{false}$$
即若x的任意真子集y不必然满足P,则P为全谓词(Krifka, 1989)。
《形式语义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Formal Semantics)
作者:Irene Heim & Angelika Kratzer(MIT Press)
章节:第4章“事件结构与谓词分类”
《汉语谓词的完整性与部分性研究》
期刊:《语言科学》(Linguistic Sciences)2020年第3期
作者:李亚非(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链接:www.linguisticsociety.cn/article/doi/10.7509/j.linsci.202003.001
术语延伸:全谓词与增量主题(Incremental Theme)的互动关系(如“吃苹果”中苹果随动作逐步消耗)是检验谓词类型的关键测试框架(Dowty, 1991)。建议查阅逻辑语义学专著获取完整理论体系。
“全谓词”这一表述在学术语境中可能存在以下两种理解方向,需要结合具体上下文判断:
逻辑学中的“全称量词+谓词”组合
在谓词逻辑中,“全称量词”(符号∀)表示“对所有元素都成立”,常与谓词结合使用。例如命题“所有人都会死”可形式化为:
$$forall x (Human(x) rightarrow Die(x))$$
其中“Human(x)”和“Die(x)”是谓词,∀x表示对论域中所有x适用。此时“全谓词”可能指代这种被全称量词限定的谓词结构。
哲学中的“全称命题”概念
在传统逻辑中,“全称命题”指断言某性质适用于一类事物的全部个体,例如“所有金属都导电”。这类命题的主项(金属)被称为“周延的”,即覆盖了整个类的外延。此时“全谓词”可能指这种周延主项与谓词(导电)的关系。
由于该术语并非标准学科术语,建议提供更多上下文或查阅具体文献(如逻辑学教材或哲学著作)以确定其精确定义。若涉及数学或计算机科学,可能指向特定理论中的自定义术语,需结合领域进一步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