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 fully-parenthesized notation
全括号表示法(Fully Parenthesized Notation)是计算机科学和数学中用于消除表达式歧义的一种标准化书写方式。其核心特征是为每个运算符添加明确的括号层级,确保运算顺序的唯一性。例如,表达式 ( a + b times c ) 在传统中缀表示法中可能产生歧义,而全括号表示法则明确写作 ( ((a + b) times c) ) 或 ( (a + (b times c)) ) 。
该表示法的结构特点包含三点:
在编译原理领域,全括号表示法常用于教学场景,帮助初学者理解抽象语法树(AST)的生成逻辑。IEEE标准830-1998指出,此类明确语法结构可降低编程语言解析器的设计复杂度(IEEE Computer Society, 1998)。牛津大学出版社的《计算机科学词典》将其定义为“消除运算符优先级依赖的表达式标准化方法”(Oxford Dictionary of Computer Science, 2016)。
当前主流的应用场景包括Lisp家族编程语言的S表达式(如Clojure代码中的(+ (* a b) c)),以及数学公式的机器解析优化。相较于波兰表示法,其可读性更强;但相较于简写形式,会显著增加表达式长度 。
关于“全括号表示法”的具体含义,现有搜索结果中并未直接提及该术语,但结合括号的通用定义及数学中的层级规则,可以推断其可能的解释:
基本概念
全括号表示法可能指在数学或编程中,通过完全嵌套的括号明确所有运算顺序,避免依赖默认优先级。例如,表达式通常写作 (a + b times c),而全括号形式则需写成 (a + (b times c))。
层级关系
根据数学规则,括号层级为:小括号(圆括号)→ 中括号(方括号)→ 大括号(花括号),运算时由内向外逐层解析。全括号可能强调严格使用这些符号区分所有运算层次。
应用场景
常见于复杂表达式解析或算法设计(如表达式树构建、逆波兰式转换),确保无歧义。例如,中缀表达式转后缀时需全括号辅助确定优先级。
与半括号的区别
若“半括号”指省略部分括号依赖默认规则,则全括号的级别更高,因其强制显式定义所有操作顺序。
注意:以上为基于括号通用规则的推测,具体定义需结合更多专业文献。建议用户提供更具体的上下文或领域(如数学、计算机科学),以便进一步精准解释。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