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孢子菌性皮炎英文解释翻译、球孢子菌性皮炎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dermatitis coccidioides
分词翻译:
球孢子的英语翻译:
【医】 Posada-Wernicke's disease
菌的英语翻译:
bacterium; fungus; mushroom
【医】 bacterio-
皮炎的英语翻译:
【医】 cutitis; cytitis; dermatitides; dermatitis; dermitis; scytitis
专业解析
球孢子菌性皮炎(Coccidioidal Dermatitis),在汉英医学词典中通常指由球孢子菌属真菌(Coccidioides spp.) 感染皮肤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它是球孢子菌病(Coccidioidomycosis) 的一种临床表现形式,该病主要累及肺部(原发性肺球孢子菌病),但真菌可通过血行播散或直接接种感染皮肤。
详细解释
-
病原体与感染途径:
- 病原体为双相真菌球孢子菌(Coccidioides immitis 或 Coccidioides posadasii)。
- 主要感染途径:吸入含有真菌关节孢子(arthroconidia) 的尘埃。原发感染灶通常在肺部。
- 皮肤感染途径:
- 血行播散:原发性肺部感染后,真菌可通过血液循环播散至皮肤、皮下组织、骨骼、脑膜等,形成播散性球孢子菌病(Disseminated Coccidioidomycosis)。皮肤损害是播散性感染的重要表现之一。
- 直接接种:罕见情况下,真菌可通过皮肤外伤(如被污染的刺伤)直接侵入,导致原发性皮肤球孢子菌病(Primary Cutaneous Coccidioidomycosis)。
-
临床表现:
- 皮肤损害表现多样,常见类型包括:
- 疣状结节或斑块(Verrucous nodules or plaques):类似皮肤结核或其它深部真菌病,表面可呈疣状增生、结痂或形成溃疡。
- 脓肿、窦道和溃疡(Abscesses, sinuses, and ulcers):尤其常见于播散性感染。
- 丘疹、脓疱(Papules, pustules):有时可表现为类似痤疮的皮疹。
- 多形性红斑(Erythema multiforme)或结节性红斑(Erythema nodosum):这些是原发性肺球孢子菌病常见的过敏反应性皮肤表现,并非真菌直接侵犯皮肤所致,但属于该病相关的皮肤表现。
-
流行病学与高危因素:
- 球孢子菌病是地方性流行病(Endemic mycosis),主要分布于美国西南部(加利福尼亚州、亚利桑那州等)、墨西哥北部、中美洲和南美洲部分干旱半干旱地区。
- 皮肤受累(尤其是播散性)更常见于免疫抑制人群(如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受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或TNF-α抑制剂者)、孕妇、特定种族群体(如菲律宾裔、非裔美国人)以及男性。
-
诊断与治疗:
- 诊断:需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真菌学检查(皮损处直接镜检找特征性球囊和内孢子、真菌培养)、组织病理学(显示化脓性肉芽肿性炎症,找到含内生孢子的球囊)、血清学检测(如补体结合试验检测抗体)等。
- 治疗:
- 原发性肺感染或轻度播散:可能使用氟康唑(Fluconazole) 或伊曲康唑(Itraconazole)。
- 中重度播散性感染(包括严重皮肤感染)、脑膜感染或免疫抑制患者:首选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尤其是脂质体制剂),病情稳定后可改用唑类药物(如氟康唑)长期维持治疗。疗程通常较长,需数月甚至数年。
- 孤立性皮肤病灶有时可考虑手术切除辅助抗真菌治疗。
来源参考:
-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CDC) - 球孢子菌病 (Coccidioidomycosis):提供病原体、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包括皮肤表现)、诊断和治疗的核心信息。 (https://www.cdc.gov/fungal/diseases/coccidioidomycosis/index.html)
- 默克诊疗手册 (Merck Manuals) - 球孢子菌病 (Coccidioidomycosis):详细描述疾病过程,包括播散性感染的皮肤表现和原发性皮肤感染。 (https://www.merckmanuals.com/professional/infectious-diseases/fungi/coccidioidomycosis)
- DermNet NZ - 球孢子菌病 (Coccidioidomycosis):专注于皮肤表现的描述、图片和诊断治疗。 (https://dermnetnz.org/topics/coccidioidomycosis)
网络扩展解释
球孢子菌性皮炎是由粗球孢子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真菌性疾病,属于球孢子菌病的一种表现形式。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
病原与感染途径
该病由粗球孢子菌引发,主要通过吸入含菌孢子或皮肤直接接触感染(如伤口暴露于污染环境)。原发性皮肤感染较少见,多数皮肤症状是肺部感染后播散至皮肤的结果。
-
皮肤病变特征
- 外观:典型表现为面部或暴露部位出现圆形红斑,直径约2-3厘米,面积如手掌大小,表面通常无结节、丘疹或脱屑。
- 伴随症状:可能合并皮下脓肿、溃疡,或播散至淋巴结、骨骼等其他组织。
-
与其他类型的区别
球孢子菌病主要分为:
- 原发性肺型:无症状或自限性呼吸道感染(常见);
- 播散型:感染扩散至皮肤、脑膜、肝脏等器官(严重但较少见);
- 原发性皮肤型:直接皮肤感染(罕见,我国1958年首次报告病例)。
-
治疗与注意事项
需使用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伊曲康唑),严重播散病例需长期治疗。皮肤病变需结合局部护理,避免继发感染。
提示:该病在我国罕见,若出现疑似症状(尤其有疫区接触史),建议尽早就医并进行真菌培养或病理检查以确诊。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